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作文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
TUhjnbcbe - 2023/7/24 22:59:00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字。

年注定是人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必然引起人们深刻思考的年份。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似乎有意直面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命题人又相当智慧地把这种“转折”表述成世上常见的一种现象。作文材料首先通过条件判断表明“转折”不可预料,接着经由一个问句引发深层思考,设疑思辨透过表象探究本质;前句又是生活情境概括性预设,这也是上海卷一直刻意呈现的,这种设置代入感强,使得考生有话可说,审题不会出现偏差。总的来说,命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体现现今时代精神和当下育人导向。

此次作文主题宏大,又充满思辨理性。像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疫情都将改变人类方向与进程一样,年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转折点。此次疫情突如其来,难以预料,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疫情很快被阻断。此前此后,有着两次转折,疫情到来是个转折,疫情阻断又是个转折。一前一后的转折中,人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就要求考生对“人在改变自然与社会中的能动性”做辩证思考。作文题中“是”“否”两词就给了考生足够的思辨空间,“是”可以,“否”也可以;“是”中有“否”可以,“否”中有“是”也可以。对于这道作文题目,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材料主体高度凝练,区区两句话,寥寥三十余字。第一句话是多条件限制的判断句,充满暗示性。句子的主干是判断,枝叶是条件限制。所谓“重要的转折”是世事大变局、人生大关捩,暗示现实、不避时事,“世上”暗含时空,当下与史上、咫尺与天涯。“许多”意即这种转折的普遍或多元;“意想不到”预示猝不及防、难以预料。第二句是选择性疑问句,指向性明确。材料以问句引发思考:“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能动性有哪些?是“无能为力”还是“有所作为”?表面似有疑问,实际上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表面赋予选择,实则指向非常明了。这种普遍存在的世事、人生大“转折”意料之外“发生了”无可回避,怎么办?对此的回答,虽然要看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的认知,天灾与人祸,似有不同对待。而儒家早已明示:“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为之,不可亦为之,彰显积极与努力,不失豪迈与悲杜。当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确实可敬可畏,倘若真是“无力回天”,强调一时顺势而为,也应是不错的立意。

而命题的“要求”部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实则对作文构思立意给予最大限度的开放态度。只要是基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言之成理都是可取的,充分保障考生写作构思不受限制,非常有利于学生自然而然进入理性思辨。

总之,作文材料审题难度不大,暗示性很强,指向性明确,写议论文是明智的选择。

审题误区:

1.对“转折”的理解有偏差:“转折”,是个中性词,既可以是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也可以是向好的方面发展。而有的考生把“转折”理解成贬义词——事物向坏的方面发展,或者狭隘地理解为逆境

2.把作文题的语意中心理解成“转折”:“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无能为力。”这句的语意中心在后一个分句子中,而有的考生避开不谈“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无能为力”,却全文讨论“转折”为什么令人意想不到。

3.否定前一个分句中的“意想不到”:“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是前提句,由它而推测后一个分句,语意在于对第二个分句做出判断,并请给出理由。前提句是不可否定的,而有的考生否定了这个前提,说众多转折是可以预料,进而谈如何预测,这就偏离了写作中心。

4.跳过对第二个分句做判断和对原因的追问:“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无能为力”暗示着两个任务:对问题做出“是”或“否”的选择,并给出理由。而有的考生跳过了这两个任务,直接给出“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有能为力”的回答,从而确立“厚积薄发、细节决定成败、坚持”等论述中心,导致偏离写作中心。

5.从理由衍生出新的结论:有的考生在回答“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有能为力”,并给出理由“人有主观能动性”之后却没有止步,进一步衍生出结论“所以人是自由的”,同理“人要尊重客观规律”,所以“人又是不自由的”。即以原话题立论的原因作为前提又推出一个新的结论,进而论述这个结论,这就出现了“自由与不自由、偶然中有必然、事物具有两面性”等立意,导致偏离了最初的立论。

6.观点绝对化:针对“有能为力”或“无能为力”,有的考生看问题绝对化,或者是“人定胜天”的绝对自信,或者是“无能为力”“人很渺小”的悲观失望,不能客观辩证地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

1、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类上)2、戴镣铐而舞(一类上)

3、顺天之性,尽人事(一类中)4、尽人事,听天命(一类中)

5、尽人力后再听天命(一类中)6、花终将会开(一类下)

7、直面转折,尽我之力(一类下)8、转折面前有力可为(一类下)

9、直击转折主宰发展(二类上)10、拼搏向上,迎接转折(二类上)

11、意想之外,事理之中12、以小舟涉鲸波,以人力迎变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类上)

“生活需有明有暗、有晴有雨,滋味就在变而不猛的曲折中。”诚哉此言,世上许多重要转折常在意料之外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添上不一样的色彩。面对这出乎意外的转折点,除了坦然接受,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坦然接受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转折,的确不失为一种应对转折的积极方式。生活中的转折总在不经意间袭来,顺生乐生的心态显示出拥抱转折的释然。就像面对突然而至的仕途失意,苏轼依然发出“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之言。当我们承认转折、并欣然接受它的到来,才有可能正面应对。转折是人生的必然,而如何直面转折的挑战确是一道必修课。

不过,如果一味只知坦然接受转折的到来,而不去思考如何在转折到来后尽已所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那么人终将在一遍遍的妥协中丧失自我存在的生命意志,丢失自我的生命价值。因而,在突如其来的双腿残缺后,史铁生依然说:“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直面转折的挑战,用已有的生命意志去战胜存在的可怕深渊,人方可在困厄中起舞,展示出自我独特的生命意志。对于真正的强者而言,转折只会增加他们行路的趣味,却终将无法改变他们行路的目的地。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在突如其来的打压与空穴来风的诬陷中,汪曾祺却说:“当了一回右派,我真是三生有幸。”而后,他凭借乐观而坚毅的精神继续写作,写出那些体察万物的清雅之作,站在那些看似无法改变的转折之上,达到“方寸之间怀有对万物的深情”的境界,更给当时虚浮的丈坛带来一阵清风。以理性战胜转折,以坚毅战胜未知,无畏而不屈,无悔而无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进一步而言,世上的转折总在未知中突袭,而最大的未知其实是我们自己。何况,有些转折或许是一次出乎意料的惊喜,积极应对则将创造意料之外的可能;有些转折看似增加了波澜,但当我们理性迎战,就有可能扶大厦于将倾。而无论转折走向何方,我们所最终遇到的都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其实,当我们敢于运用勇气与智识冲破那些突然而至的转折时,那些转折也都不再重要了,一切不过云淡风轻。生活中的转折很多时候并不可逆,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以人为之力根本无法预料,更无法改变,但当我们以开阔的心胸站在高处藐视那些突如其来的转折,当我们在向前奔跑时曾深切地爱过、活过,我们就能够向死而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小波说:“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我说:“我不能决定转折怎么来、怎么去,但我能决定怎么一路向前,怎么一路高歌。”

点评:本文的最大亮点是行文逻辑层层递进。开头即紧扣题意,基于转折点出乎意料的客观事实,明确坦然面对的基本态度,进而主张积极直面“转折”,用理性战胜转折、用坚毅战胜未知,于是把文章的立意提升到“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我不能决定转折怎么来、怎么去,但我能决定怎么一路向前,怎么一路高歌”。这样富有逻辑的阐述,立意深刻,圆满完成了对人面对事物进程是否“无能为力”的理性思考,显示了作者成熟的思想力。本文的第二个亮点是语言简洁流畅,语句中不乏充满智慧的思辨。同时,在行文中又能够自然引用名人名言,巧妙用历史名人的人生遭际印证自己的观点主张,令人耳目一新,显示了作者广泛的阅读积累量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顺天之性,尽人事(一类中)

“是一场风暴让我们相遇,又是另一场风暴让我们分离”,《双桅船》中如是描述表现不确定性和出乎意料。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然而这绝非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相反,人可以顺天之性,尽人事。

重要的转折往往指事件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空间上承前启后。于个人,或许是人生选择、择业契机。于国家,或许是重大事件,譬如疫情,带来惨痛损失,亦有移风易俗的深远影响。

意想不到,往往意味着人根据规律、理论,乃至直觉推测事物发展进程,形成预见,而这一预见不同于事物发展的现实结果。

然而,问题并不在于预测——“凡事预则立”。出乎意料的原因常常在于人们对规律的把握失之深入、失之透彻。

这首先是因为自然世界浩大,人处一焉。即便人已掌握了大量科学理论规律,其之于无边的自然仅是冰山一角。人之于天地,正如稊米之在太仓。自然界中仍存在巨量规律在人的掌握之外,有待于被不断探索认识。

而更普遍的则在于,人常常懒于探索规律,把握规律。常有人认为历史无用,因为事物发展千变万化,未必依照历史过往的发展规律,然而实则人更应深入地考察事物发展的历史,从中深入把握规律,去除种种偶然性留存必然性,去芜存菁。同时,人亦须明晰规律的适用范围。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诚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自然之理的运行有时并非人所能掌控,然而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绝非无能为力。人与自然天地处于平等的位置,自然之理运行,而人亦有其可为/能把握的部分。我们不应“藏于天而不知人”,应把握、顺应规律,改变所能改变的一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我们应把握自身、社会的命运、国运。

同时,对于暂时无法掌握、尚有待于被认识的自然之理,一方面,我们应仰望星空,不断向宇宙探索。另一方面,此时无为胜于“乱为”。对人无法把握的部分,应顺天之理,为规律自然/不受干扰地运行留下空间,从而使自然万物趋于善的境界。

故曰,顺天之性,尽人事,人方能诗意悠游地栖居于大地上,不以物伤性,而万物亦将和谐共生。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全文通过析因以明理,层层推进,一气呵成。文章开篇亮明观点,借《双桅船》巧妙引出作文材料,然后给出答案“人可以顺天之性,尽人事”,简洁明了。论述部分先阐释两个重要概念“重要的转折”和“意想不到”,进而分析“出乎意料的原因”在于“自然与人”:自然之无限“有待于被不断探索”,而人类“懒于探索规律,把握规律”。最后通过分析“自然之理”的知与不知,得出“顺天之性,尽人事”的结论。本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使用材料丰富多样,如开篇所引舒婷《双桅船》、文中的“凡事预则立”、“稊米之在太仓”的引文,对《荀子·天论》的引述和分析……娓娓道来,说理充分。启示写作者唯有涉猎之广,方能识见之深。

尽人事,听天命(一类中)

世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都是在意想不到之中发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应当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

转折是一个中性词,对于积极的转折即转机,自然不必多言。而对于消极的转折,其产生原因有二:天灾和人祸。

先从人祸说起,我想《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可以很好地概括人祸产生的原因,转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生活无数疏忽的累积,或是因为认识局限,即没有发现潜在的风险,但更多的自以为是的心态,认为只要把握好主要矛盾就足矣,因而有意或无意地遗漏。对于这一类原因,我想荀子所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需要广泛的涉猎,学习,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解事物,在把握事物全貌的情况下,发现潜在的风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省,避免祸患的发生。

而对于天灾,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应当提升对自然以及社会的认知,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从而做好准备。

但更多时候,我们面对的许多转折仍是意想不到且无法避免的。对于这些,窃以为,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坦然面对。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许多转折也许会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它亦能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在视角变换中领略别样风采。

苏轼一生历经波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乌台诗案,一夜之间,苏轼从朝中元老变为罪臣,被发配到偏远的*州,但苏轼并未因此消沉,他与世俗农夫一起务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发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掷地有声的人生格言,人生中的挫折莫过于从巅峰到底谷的起落,但即便如此,亦能从中发现人生的乐趣。况且,苦难本身也是一种财富,苦难能够历练出生命的韧性,对苦难的思考也能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因而,从生命的角度而言,借用海氏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言:“静是动的变式。”转折只是生命中短暂的变轨,但并不影响我们重新涌入生命的洪流,汪国真在雪野中写道:“风是俏丽,雪是峥嵘”,转折中生命层次得以丰富,生命韧性得以体现。

尽人事,听天命。做好准备,坦然面对。

点评:本文亮点之一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明确观点主张。文章开宗明义基于转折的意想不到的事实,道出观点“我们应当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亮点之二就是论证分析逐层深入,分析“转折”类别,由积极的“转机”引出消极的“转折”,并点明消极的转折产生的原因。先说“人祸”再说“天灾”。然后着力阐述,意想不到且无法避免的“更多时候”,从人生的角度,一分为二地梳理其利弊,通过苏轼的人生经历例证,最后得出“转折中生命层次得以丰富,生命韧性得以体现”的通透感悟。本文亮点之三是使用素材丰富多样,课内素材如《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荀子《劝学》里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课外素材如:罗素的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海德格尔的“静是动的变式”,《苏东坡传》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汪国真的“风是俏丽,雪是峥嵘”……丰富多彩,论证充分有力。

直面转折,尽我之力(一类下)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然而,不可避免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呢?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们能够通过直面出乎意料的转折,尽力去改变事物发展进程。

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分为两种。一是人文世界的转折,比如改革或革命、经济变化等。二是自然界的重大灾害,比如地震、瘟疫、洪涝等。

那么,为什么人们并非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呢?首先,对于人文界突发的重大转折而言,尽管看似难以预测,实际上这些事件顺应着社会发展的潮流,有其客观规律。如果能够顺应潮流、尽力改变,那么就能够化危为机,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如美国遭遇严重经济危机时,罗斯福上任,通过了多部工农业复兴法,调整劳责关系,使得美国经济逐渐恢复。由此,对于人文世界的出乎预料的转折,人们通过顺应规律仍可以改变甚至逆转已经出现的危机。

对于自然界的转折,其发生往往难以预料,也确实难以掌控其发展。但是,对于灾后复兴救济,人们却可以尽力去控制发展进程。两宋时期*河多次泛滥,原本繁荣稳定的*河三角洲变得民生凋敝。而古人们却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开发振兴*河流域,当地也逐渐焕发了新的生机。中国人自古便有“和谐天人”的意识,即所谓“能动地适应”,面对自然界突发的转折事件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事态发展进程。

是什么让人们能够拥有对出乎意料的转折的改变能力呢?人们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面对外界转折,仍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去行动,起到改变事物发展的作用。当下生活条件十分优越,我们仍应向先辈们学习面对转折不是惧而是发挥自身力量的品质。

而使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则是直面转折的勇气和尽自己之力的决心,不应该畏惧意料不到的转折。在新冠肺炎出现时,其扩散已经难以控制,但是全国仍有无数医护工作者选择了逆行;武汉的张继先院长在疫情早期就敏锐地察觉到异常,成为疫情上报的第一人,挽救了许多生命。我们需要这样面对危机不畏惧,而是直面转折的人格和发挥自身力量以改变事物发展的精神。

直面转折,尽我之力。我们并非面对出乎意料的转折无能为力,而是应该顺应时代趋势进行判断,拥有直面转折的勇气,发挥能动性去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为社会提供一份力量。

点评:本文突出亮点在于论证材料详实,从《礼记》到罗斯福,从“两宋*河泛滥”到“现今新冠疫情”,古今中外,随手即至,全面而又严谨。文章开篇通过《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引出作文材料,并否定作答,提出中心论点“人们能够通过直面出乎意料的转折,尽力去改变事物发展进程。”接着对两种“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进行具体分析:其一人文世界的转折,可以通过顺应规律来改变甚至逆转危机;其二自然界突发的转折,亦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事态发展进程。再后分析人们发挥能动性内在之因,源于勇气和决心,尽力而为,尽心而已,最终得以论证观点。

转折面前有力可为(一类下)

罗素曾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生命的本源。万物发展不定,意想不到的转折訇然呈现,面对事物的发展人是否无能为力?

世界之大,人处一焉,人的渺小性决定了其难以主宰万物,倘若能够,重要的转折又怎会意想不到,因此转折面前人似乎无力可为,望洋兴叹,略显无奈。但是仍然可以在时代发展与自身转变中有力可为。

信息多元的时代,转折出现时或许能够有线索探寻。面对由晴转雨的转折,在天气预报的推测中,人们能够撑起一把伞。或许我们难以改变一切,但在社会进步的工具帮助下,我们有能力预测未知的转折。

于时代因素之外,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样助推个体有力可为。首先何为转折,转变折换方向,在转折出现后,人是否能够一己之力进行改变。扫雷英雄杜富国在爆炸的那一刻生命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但其积极面对的心态彰显人性的光辉。此次疫情突如其来的转折,在黑暗中仍有光芒闪烁,吹哨人、白衣天使以其专业知识改变疫情发展;快递小哥、拾荒老人以其善良筑起抵抗转折之墙。在个体的主观能动下不再固于胆怯,成为自己乃至事物的主导。

当然,转折也有好坏之分,须在坏转折面前拥有直面艰辛的勇气,在勇气的支撑下有力可为,正如杜富国当人生直转而下时,仍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重建生命,甚至影响周围人与事物的发展,转折从好。同样,在沮丧时收获意外的幸运时,仍需以澄静之心冷静以特。

实际上,转折本身又何尝不在改变。当下看似重要的转折之后也能云淡风轻,或许多年后再现疫情,它便仅是自然界的一次微变,然而民族在这次磨砺中团结的精神是更为重要的质变。由此,人心灵的转折方是世上重要的转折点,然而当下人们往往被转折所震慑而放弃行动,沦为转折之奴,无能为力。

个体面对转折淬炼成长有力可为,社会在转折中砥砺前行,愿在转折的挑战中构筑精神明亮的时代。

点评:文章开头引用罗素语意味深长,所谓“参差多态”既暗含“转折”的原因所致,又暗示应对“转折”的结果之美,这实际上奠定了全文的基本思路。文章首先从“世界之大,人处一焉”揭示了“转折”意想不到的根本原因。接着,笔锋一转,用“似乎”一词判断“无能为力”,引出“有力可为”的观点。围绕其展开的论证成为文章的主体。在这里,除了多角度用具体的事例论证人面对转折的“可为”之外,作者还极有创意地拆解“转折”为“转变折换方向”,形象地阐述了人们直面“转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主动“折换方向”其实正好形成了现实社会的“参差多态”,确实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作为!正因为此,个人面对转折可以淬炼成长,社会在转折中可以“砥砺前行”。诚哉,是言!

直击转折主宰发展(二类上)

世上有很多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呢?其实不然,人们习惯于对事物的发展做出提前预设,而转折的事物偏离了计划轨道。转折的存在便也意味着大部分的事物发展是遵循着人们的掌控进行的,但并未做到每一步都按部就班。转折的存在也并非“天意”,往往事出有因。

在规划事物发展时,我们常常用现有的的知识去推断来知的可能,对于知识的不完全理解或是未涉及到的新知识都会导致转折的产生。在未有板块移动学说的理论之前,地震一向是可怕的未解之谜,这种被归类为天灾的大转折是人们意料之外的,但通过一次次对于转折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做到了有效地预感小地震,也通过研发抗震策略如安全逃生方案来使其危害降至最小。我们在转折中不断汲取到新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正是基于转折才得以推动,而我们人类的努力是最大的推动力。世界之大,奥秘之深,转折不可能完全被规避,但我们从转折中习得的经验是源源不断的。

除此之外,对于事物某些细小方面的忽视长期堆积也会造成转折。“千里之提,毁于蚁穴。”看似突然的转折,细究其根本原因,是否源于积累的不被重视的恶习呢?我们真的对事物发展无能为力吗?转折可能产生的惨痛后果和我们的言行脱离不了干系,如同警钟一般提醒着我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用更严谨负责的态度,洞察事物的细心继续未来的行程。

可见,转折诚然有失败挫折的一面,也不妨视其为一种宝藏。在挖掘宝藏的过程中,我们拓展了知识面,发现了疏漏点,从而可以利用新获得的理论和对行为的层层改进走向文明,走向发展。正如流传了千年的《过秦论》,《谏太宗十思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时代问题和提出的修身治国的法则使后世受益其中。转折给人类带来的打击固然令人唏嘘,但从时代的长轴来看,人类仍旧是进步的,并且未来的发展也朝着现在的努力方向进行。

把生活的不如意归咎在转折上,从而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是十分错误的想法。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发现裂缝,清扫尘埃,直击转折,做生活的主宰者。

点评:本文的亮点就在于对转折意想不到的原因分析相当透彻,由此论证人可以“做生活的主宰者”的观点在逻辑上是令人信服的。

文章开头直接针对命题疑问提出否定意见,揭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转折”的意想不到,并非“天意”,而是“事出有因”。由于人的现有认知局限,所以不能预测“转折”的到来,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对“转折”的研究和学习,最终克服认知局限,发现其中的规律,找到“预测”的方法。另一方面,作者承认转折的意外也可能来自人的主观疏忽,但这种意外的“转折”同样可以警醒人们亡羊补牢。人类发展的过程也一再证明,正是人们主动对各种失败的经验加以总结与思考,才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这些基于生活经验和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充分地确证了文章中心论点的合理性。

意想之外,事理之中

重要的转折是决定事情发展成败的变化;如同电路中的“节点”,机件中的“关节”。

转折常常发生在意想不到之时,无法被身处事态进展中的人们预料觉察;转折却同时寄存在我们既完成的行为与努力之中,静待“破土而出”;是为“意想之外,事理之中”。

人们对重要转折的“意想不到”有许多原因。

我们自身受到认知局限的影响,常常因为自己的知识,思维方式,性格等因素无法理解事物的全貌与真理。不妨化用“洞穴假说”:我们每个人接触事件都好像背对着真相的火光,只能看见事物变动使自身射影产生的变化;我们对事物发展的认识片面而模糊,怎可能知道下一根柴何时倒下,下一个火星何时飞出呢?除了自我因素,外物的复杂多元化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障碍:凯文凯利曾在《失控》一书中提出:人类总是希望在自然界的复杂现象中发现简洁美丽的公式定理;但自然世界总是充满着冗杂、不确定性等“无用之物”,一条龙虾尾巴中的神经回路比任何计算机复杂,因此我们怎么可能如钟表工一样预料世事的转折?

现今,《失控》描述的现象逐渐走向科技应用,未来的各种“去中心化”“生物智能”科技都将一步步脱离人们对技术的认知与掌控;人们能否掌控事物发展,从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无人能回答的问题引起了巨大的困境与迷茫:“佛系文化”展现了当代一些无力改变生活的年轻人随波逐流,封闭自我的消沉心态;“科技黑暗”思潮不断增势,描绘了人们无力营造技术转折,而在科技的失控发展进程中走向毁灭的绝望前景。

话虽如此,我们的心中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彻悟:既然意想不到,可否不再烦扰?美国著名分析师事务所“麦肯锡”中流传着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思绪归谬法”:每当我们回顾过去的预测,便可发现其中十有八九不切实际:返其道而行之,预测事物转折既然无效,我们为何不能将这个知识变为一个支点,建立我们努力的方式?

外物发展规律无可预测,内心应对态度任尔定夺——我们的每份汗水努力,终将成为希望之花绽放的养料,又何需为其开放时间惴惴不安?掌握自己的努力,便是掌握外物发展与命运前途的无上之法。

如同疫情的拐点不是口号与预想“盼”来的,而早已寄身于所有有识之士,忘身之士的拼搏之中;重要的转折虽“意想之外”,而“事理之中”。心向光明,“路在燃火的荆棘之路上”,事物的进展又何妨?而命运早已被有力紧握。

以小舟涉鲸波,以人力迎变数

我们生存于世,便如同“以小舟涉鲸波”。未来的巨变与转折往往在我们意料之外,“不确定性”是我们一生所要面对的难题。由此,许多人便感慨“人为微薄”,由此,他们通入虚无。这显然是不妥的。

毋庸置疑,我们确实无从逃避行进之路上突兀而沉重的转折,这也固然能反映出人力量的渺小与智性的局限。然而,这不足以成为全然否定人主观能动性的说辞。人的力量有其限度,但面对巨变时,人从未沦于“无能为力”之境地。

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总是积极引导、竭力改变、有所作为的。若否定人的种种努力,认为人总是“无能为力”的,那么一个人无从解释千年来人类建立起的文明与其创造出的衣食温饱条件。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有反抗的愿望,有积极面对变数的勇敢,有扭转世间悲剧的意志,这种“逆行精神”,正是人某种根本性的特质。

有人会反驳说,世殊事异,面对某些具体的情境与巨变时,人确实无法扭转局面。至此,我们是否便须坦然地面对悲剧呢?

须知,面对意料之外的转折,“人定胜天”的信仰确实可能毫无依据。我们相信能够有所改变,并不总是依凭“理性”,而更倾向于一种执著的信仰,源于内心的热情与向善的本能。而正是这种毫无依据的执着信仰,支撑着人们在悲剧中不断前行,创造出意料之外的机遇。既然承认悲剧性的转折无所预知,便也须承认化悲为喜的转折同样无从预判。因此,人只需前行,正如冯唐所言:“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喜迅便会眷顾不畏风浪的逆行者。

更何况,人一生行路,不仅关乎脚下,更关乎“心路”。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同样囊扩了人内心的变化,人的喜乐悲哀亦是“进程”中的一条支线。在庚子年新冠疫情袭卷全球的当下,音乐家马友友与费城乐团一同举办了数场线上音乐会。人们往往认为,只有科学与*治能改变进程,然而,无人能否认马友友的音乐于不确定性中给人的慰藉。只要欣于所遇,以积极坚毅的心态面对灾祸横行的世界,我们的“心路”便不会停止,便实实在在地反抗了无常的命运与进程。

本质上,消极处世的悲观者们与积极反抗的逆行者内心仍是相通的。人皆渴望幸福,渴望更美好的世间。悲观者们只是寄希望于降低期待来消弥苦痛。然而,只有积极面对变化,融入这无常的风雨中,人才有可能扭转悲剧、化悲为喜,迎来一个真正供给幸福的世界。对于人力的信仰始终不渝,“人的力量”无须论证,因为对其的信仰本身,便是一切幸福的前提。

虽以小舟涉鲸波,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上下求索

约翰·多恩曾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理想与家人的期望、社会的要求或许契合万分,或许存在不小的落差。不论是契合还是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都应当持本心,行世间。

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上许多重要转折往往是始料未及的,这使有些人开始怀疑:是否我们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历史必将按照既定的轨迹向前发展”,这看似是说人无法改变事物的进程。但是,他又曾对拿破仑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与赞美,认为他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实际上,正如黑格尔真正想表达的那样——人们无法改变历史的发展轨迹而超前发展,但是人们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纵使有着种种意外的转折,人们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并非没有回报。并不是所谓的天意局限了事物的发展进程,而是人们的行为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并非无能为力。

正如滑铁卢之战的失败是如此的猝不及防、出乎意料,并使得身为法国人的拿破仑被流放,并病死在了远离本土的圣荷勒拿岛上。但拿破仑和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仍然改变了法国的发展历史,让法国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踏入了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就如他自己所说的,《法国民法典》仍是他一生最值得夸耀的功绩。滑铁卢的转折虽然使拿破仑的帝王之路走向终结,但他已然推进甚至改变了法兰西的发展进程。意料之外而又重要的转折,或许造成的损失无可挽回,但它并不能够抹杀人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事物进程的推动作用。

况且,很多时候,突如其来的转折并不是不可挽救的。在暂时的措手不及、手足无措之后,我们会有种种补救的措施。今年春节期间,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节奏。刚开始人们不知所措,很快,武汉封城、假期延长、居家隔离、医院等一系列措施出台,控制住了病*的蔓延。之后,专家们寻找到了治疗的方法,有了一例又一例新冠病人的治愈出院……人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面对转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今年既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受疫情影响,一到三月,国民生产总值下行了约3%。这次疫情无疑是我们建设目标过程中的重大转折。但随着返工复学、城市解封、经济开始复苏,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们一定会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我们仍然会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事物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发展。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有种种转折使得前行的道路曲折艰辛,我们仍然会像吟诵着《离骚》的屈原,唱着《蜀道难》的李白一样,迎难而上,从而推动甚至改变事物的进程。

名师点评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观点“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然后以黑格尔的观点“人无法改变事物的进程”作为靶子,接着用黑格尔赞美拿破仑的事例对此进行反驳,先破后立。再联系疫情与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提出“我们仍然会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事物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发展”的观点。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结构紧凑,语言朴实而富有理性。不足之处在于对“人推动事物进程的能动作用”的内层原因缺少挖掘。

高分关键点:观点鲜明,引用恰切,关照现实,语言有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文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