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书体道心由书圣遇仙,看书法体现的自然生命
TUhjnbcbe - 2023/7/14 0:14:00

魏晋时期的人们现实生活的理念,而士大夫们都在用着手里的线条语言的方式在崇山峻岭之中寻找自由和人生理想的情思,他们追求的都是虚静的人生,希望可以自由的翱翔在自然中天之地间。这是具有审美态度的人生,是“天乐”,是与道同体。而王羲之书法中所体现出潇洒、淡然又妍美的特征也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成为晋代风韵。

一、王羲之书法悟道地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一位书法家,他出身于东晋时期的“琅琊王氏”,可是说是人人都会羡慕的贵族,但是对于王羲之来说,王氏一族给予他最大的不只是荣耀的出身,而是在这世上能够学习到的最好的书法资源。

在他出生的公元年,正赶上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南北方之间的纷乱不断,于是在过完了一个相对还算安稳的童年以后,他就跟随着自己的家族到了江南地区,而这风景独特的江南不光给他带来了自由的空间和无数艺术的灵感,也让他和天台山有了不解之缘。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的就是他们王氏一族向来都是有信奉道教的,而天台山的桐柏宫还有赤城山都是道家香火鼎盛的地方,所以王羲之和天台这里的很多禅师和法师的关系都很好,就连他的好友也都在这附近,所以他一生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往来于天台山这一带的。

据说在千年前的一个三月初六的日子里,王羲之才刚刚写下了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之后他就来到了天台山并且还得到了一位道家隐士的指点,还一次做了记录,叫做《记白云先生书诀》。虽然后世之人一直对这本书究竟是不是真的始终都是争论不断的,不过王羲之的儿子之前就曾经在书中说过,尝有《白云先生书诀》进于先帝之府。这样一来就能够发现这件事或许还真的有可能是真的,那么这个白云先生究竟是什么人呢?

传说在咸康五年的时候,王羲之正在天台山有利,正巧就遇到了住在华顶山上的书法家紫真道人,而这位紫真道人就是后世所说的那位白云先生,他发现王羲之非常有书法上的天赋,又非常想要学到更多的书法知识,所以就将其收为了自己的关门弟子。之后就开始指导他研读《*庭经》一起修道练功,还传授给他“永”字八法。

不过至于这一起是不是真的,但是王羲之所著的这本书中所蕴含的那些道理,也的确有提到了一些关于书法的核心境界,同时也是中国艺术的一种最高的境界,那就是人与自然知道相结合的理念。

二、《记白云先生书诀》所体现的艺术境界

1、道生一

虽然这篇书论还是比较短小的,但是却有提到我国艺术境界得长核心的几个部分,并且在这里所提到的书法早就已经不是单纯的美学观念了,而是将道家的美学和书法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只要我们仔细的阅读这篇就能够发现,他的结构似乎和《道德经》里说到过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非常的契合,非常直观的表达了对生命的格局还有其演化的本性体现,从中非常充分的展现了以艺载道和书体道心的那种修身修心的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所谓的道生一就是气归混元,用书法来表达生命的格局。紫真道人虽然觉得王羲之的作品早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是却还不够完美。要是从高深一些的系统来看,还是需要将现有的内在系统更换掉,才能进一步达到更高的境界。

“气”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中对生命的那种感知的一个整体的说法,所以只有在笔墨之中所蕴含的生命力能够高度的和道相结合,才能成为更具有一体性的“混元”。也就是《道德经》中所提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所以紫真道人才会告诉王羲之一定要先提升自己的高度,然后在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书法,只有跳脱出传统的书法层面,达到道的层面才能看到更加完整的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不将技术和思想停留在表面,一定要将自己的格局提升上去,才能让书法的境界得到真正的升华,如若不然的话,就算写的再精妙也是看不出自己到底有什么不足的。

所以要是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就不能让自己的目光和思维变的短浅,一定要跳出到艺术之外去看艺术本身。就像是有名人曾经说过的,美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是因为我们关照它,与此同时美也是一种生命,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它。所以事实上艺术也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内在的生命性的外化体现。因此我们就需要去感知艺术,而且还一定要在提升自己的视野格局之后再去感知它,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而紫云真人第一句就点名了一个系统生命格局的高度,也告诉了像王羲之这样的顶级书法高手想要继续提升自己的关键在于哪里。

2、一生二

道的演化其实也是一种相分,实际上就和太极分两仪,最后成为一种阴阳相互运化的局面。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先有“混元太极”的那种高瞻远瞩的视野,如果由此分化的话,就会各自有各自的特征。所以要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书法其实就是演道的一种法师,同样是也中华文化美学的其中一种特征,并且不是什么样的艺术,本质上都是用来演道的,与此同时也有映照了本我。

而这种能够表达自己内在本质的感觉,不是只会玩弄笔墨的表面技术能够比拟的。因为阴阳变化其实也是一种通感,只是单纯的依靠视觉是不能体会到的,必须要有那种深切的体验,才能够感觉到那种微妙。也就是说艺术所表达的其实就是本性和道,不能只把注意力全都放在自认为很高深的表面技术上。

事实上书法艺术状态虽然看似都是一种固定形态的汉字,但是调用的却是一种自由,所以书法才用线条来做更为自由的表达。而在草书当中,我们就能发现汉字的形态又被进一步的虚化了,正式因为自我本性的觉知下产生了对物象之变的模拟,所以后世只能看到的不同的书体还有各种各样的风格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

3、二生三

书法所模拟的其实是物象之变,书法的线条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力度的变化,而速度和力度相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书法里面非常关键的一种技术叫做“笔势”,从不同角度所产生的章法都是有所差别的,但综合在一起却又体现出了那种内外虚实的变化。

白云先生: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阴阳二气,具体在书法技术中对“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一一展现。由此,则是二生三的演化体现。

而“润”则是对线条的一种现象结果,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力圆”,而这个圆真正所表达的意义其实就是平衡,不偏不斜。让力度到上下左右还有前后都能有一种固定性,其实这点和武术当中所讲究的“桩功”有异曲同工之处的,都是为了能够让力变的更为圆整。而所谓的润就是要在力量均衡的调整完成之后,在让线条的状态变的更为顺畅自如。

而这种圆润之力要是能够刚好的和其节奏速度结合在一起,那么所产生的笔势,在纸笔相接触的那一刻就会产生出一种涩”的笔法美学。润和涩的交替,造成松紧转换产生的一种弹力视觉感知,也同样会让书写出来的字诞生出不一样的感受。

因此我们就能在整体的章法里面,看到一种整体式的呼吸感知,因为要是一篇书法的字太过于整齐就会显得很呆板,章法节奏过于均匀的话,反而会给人一种不顺畅的错觉,但要是有了内外呼吸式的变化,那么字体就会变的更为生动,也体现了更加丰富的自然之律动。

4、三生万物

白云先生说过,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所应对的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系统性,因为没有哪一项技术是单一的,笔法起伏皆是不背离系统然后去单独论的,而笔画之间的呼应偃仰其实会更加重要一些,既要看起来近的要有远意,也要看起来远的则有近心。只有远近皆为一体,才能成为呼应的整体。

文字的迹象也是有意为之的,因为在书法的艺术状态里,很多技术所形成的字迹所秉承的其实都是阴阳的理念,而其形态有会和物象相呼应。

结语:

王羲之就是听了白云先生的指点之后才猛然开窍,他深深地认识到了写字的时候,是可以为了练字而练字的,书法的艺术必须要和道相结合,只有遵循了道家的“道法自然”之理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而王羲之也是在领悟了这些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书写风格,让自己能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家。

参考文献:

《晋书》

《平安帖》

《丧乱帖》

《王羲之书法之气简析》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体道心由书圣遇仙,看书法体现的自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