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老子提出了治人、敬天的原则就是一个“啬”字。总的方针是爱养精神,积蓄力量,不该做的事尽量不做。小到个人养生,大到管理国家,都离不开“啬”这条原则。后来的庄子讲“养生”,《吕氏春秋》讲贵生,就是沿老子这条路发展下去的。道教的一些长生措施、理论,也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后来的这些流派都与老子有关,但都不符合老子本来的意思,他们走偏了。
高亨则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和*治论。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阶级要过奢侈荒淫的生活,是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奴隶,促使两个阶级的矛盾斗争更加激烈的主要原因,又是他们互相争权夺利,促使本阶级的矛盾斗争更加尖锐的主要原因。要之,奴隶主要过奢侈荒淫的生活,所以要害人利己,从而酿成社会动乱。老子反对这个社会,主张回到没有阶级、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原始社会。那么,就必然反对统治者过奢侈荒淫的生活,而提倡俭啬。他在这一章里,一步一步地指出啬能“早服道”,能“重积德”,以“有国”,有“长久”,综合为“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可见,他对于俭的重视与强调了。
这段经文,“啬”最难理解。学者们多将“啬”理解为节俭、吝啬。那么这段经文的主要意思是想说,治理天下,敬事上天,节俭吝啬是最好的原则。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这句经文虽然看似深奥难懂,其主要意思是想表达只要遵循“啬”原则就可以享有国家,或可以做国家的君主。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想说,保国治民如果能以“啬”为原则,就可以令国家长治久安,清静太平。
根据上面分析,我主为“啬”其实还是指无为。老子的核心观念,无为才是治理天下最好的原则,是使天下实现太平清静的根本*策。所以,我在翻译这段文字的时候,没有孤立地看待这个“啬”字。
可能,我们一看到“啬”字,很容易联想到节俭、吝啬等意义。但是,我认为解释某个字、词、句的意义,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意义甚至全部文字的中心思想去考虑。节俭、吝啬,能够与无为观念关联起来吗?经过一定的修正,可能建立起一些关联。
比如,任先生将“啬”理解为爱养精神,积蓄力量。但是这个解释与治国理*的关联性并不强。这个解释与养生的关联性要更强些。这段经文的中心思想是说,“啬”是治民保国的最根本的原则。而治国保民则与养生无关。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古代文献流传到今天,中间经过了多次誉写转抄,错字、脱字、别字都是在所难免的。这种情形也可能是导致经文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主张,遇到此种情形,还是要以上下文的文意为确定某一特定文字主要依据。
统治天下治理百姓,没有比无为更好的原则了。因为无为的法则顺应了天道。顺应了天道即是积重了道德,积重了道德,就没有了不能成就的事业(即无为而无不为)。没有了不能胜任的功业,就具有了没有极限的能力,具有了没有极限的能力,而后才去治理国家。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清静太平。这就是根深所以叶茂,长生所以视久的道理。
参考资料:
《老子绎读》任继愈著
《老子注译》高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