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论语心解士志于道
TUhjnbcbe - 2023/6/24 20:44:00

论语心解

里仁篇第九则

《论语》是言说不尽的……面对这部指导人生实践的语录体经典,不同时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围绕自己的生活体验,对它做出不同的解读。这也是我们00后的优秀学生们斗胆来分享自我思考与阐释的原因,我们生活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不同的人生体验。阐释、解读语录之前,我们会参考前贤的经典解说,但更多会结合我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去深入思考,故名“论语心解”。

——张珊老师寄语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士者既然有志于大道,却还以穿破旧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为羞耻的话,就不值得和他论道了。”

*:

功名之士与有志之士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内心所追求的不同,孔子认为有志之士不应为外物、名利所束缚,应该以追求大道为志向。刚好今天热点里提到了一位哈理工的扫地僧大神王晓琮老师,他的辉煌履历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但是他不在乎名利,和学校说一旦有记者采访他就辞职,平日里衣着朴素如“农民工”一样,还有同学拍到他在食堂舔盘子的照片发在论坛呼吁大家向大神学习。王晓琮老师自己节衣缩食,还资助了几位贫困学生。我想他就是被孔子认可的有志之士吧。

把这句话再延展一点来说,不管我们是在追求什么,在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挑战,或是困难或是诱惑,我们应该始终铭记自己的本心是什么,在成长的道路上避免被纷乱迷惑双眼,保持清醒的心灵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郝海天:

有志之士自然不应厌恶贫贱、追求功名利禄。但孔子的本意也并非要求每个有志者都恶衣恶食,杜绝任何志向之外的追求和外物。其不仅过于严苛而不符合人性,同样有更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子贡赎人的典故里,孔子便有类似的思想传达。赎人而不收报酬,是额外增加原本行善所需的代价,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反而不利于倡导其他人行善。同理,要求有志者屏蔽一切外物享受,也只会降低愿意为志向而努力之人的数量。只要不至于被外物所迷惑、本末倒置,“君子爱财”一些也未尝不可。

划重点啦~

1、有志之士不应为外物、名利所束缚,应以追求大道为志向。在我们追求任何事物的过程中都难免遇到困难或诱惑,我们要始终铭记本心,不被这些外物所迷惑。

2、孔子这段话并非是认为每一个有志者都应该恶衣恶食,而是强调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被外物纷扰的重要性。如果片面强调一种超出大多数人能力的道德标准反而会降低立志于遵守这些道德准则的人的奋斗热情。

今天这两位同学的“心解”有没有带给你什么启发?

对本则论语内容的深入理解又引发了你对生活经验的何种联想?

人人生活乐不同,人人均可评《论语》,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在评论区书写自己的“心解”~

希望飞到光年外,

寻找安静读书的净土。

编辑

沈昕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心解士志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