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论语命运如抽牌,好牌变烂牌,怎么把死
TUhjnbcbe - 2023/6/23 21:18:00

命运不可控,就像抽牌,不管抽的是好牌还是烂牌,都要接受,不接受都不行。抽到好牌,不一定皆大欢喜,可能把好牌打烂;抽到烂牌,不一定是死局,说不定会绝处逢生。不管是好牌还是烂牌,关键是要都要认真打好每一张牌。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本来有一把好牌,却变成了烂牌,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出牌,看看他的同学子夏和他老师孔子是怎么为他出谋划策的?

01抽得一把好牌,却变成了变烂牌

司马牛,名大耕,字子牛,是春秋时期宋国人,传说他弟兄五个,在当时的宋国名气比较大。老大向巢任宋国左师,是名义上的*队统帅;老二桓魋为司马,握有*队行*实权;老三子牛为贵族,有封邑,是孔子的学生。老四子颀和老五子车跟着老二桓魋做事,可以说一家人权势炙手可热,特别是他的二哥桓魋很得宋景公的器重。

孔子周游到宋国,宋景公想用孔子,遭到了司马桓魋的反对,因为孔子的*治主张与桓魋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以为孔子到宋国是来搅局的,对他高度戒备、充满敌意。一天,孔子正与学生在树大下演习礼仪,司马桓魋想杀孔子,就派人把那棵大树弄倒了,孔子就带着学生离开了宋国。

孔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

后来,司马桓魋恃宠而骄,竟然要谋反作乱,其他的兄弟一起参与其中。司马牛受孔子的影响,觉得哥哥这样做是犯上作乱,是僭越礼制,不愿与几个兄弟同流合污,就逃到了齐国。司马桓魋谋反失败,也逃到了齐国,他的兄弟逃的逃,死的死。司马牛不想见到他哥哥,就离开了齐国。

02一把烂牌,不想要也得要

兄弟们的作为有违孔子的教导,让司马牛羞于与他们为兄弟。摊上了烂兄弟,一把好牌变成了烂牌,让他很郁闷。

一天,司马牛忧虑地对他的同学子夏说,别人都有好兄弟,就我没有。

司马牛

子夏了解他的情况,就劝道:“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一个的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他的出生是由父母决定的,不是想出生就出生的,不想出生就不出生的。一个人的生存也不完全由自己决定的,还要受到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他的死,除非自杀,谁也说不清自己哪一天会死去。

富贵也不是自己想有就有的,司马牛因他哥哥而富贵,也因他哥哥,失去了富贵,流亡在外。

生死贵贱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操控,古代把这种力量归结为上天,叫天命,现代叫命运。

所谓天命或者命运,就是必然性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可控制的偶然性。比如,一个人出生是必然的,是生于富贵之家还是生于贫贱之家却是偶然的;一个人死是必然的,是什么时候死却是偶然的,这样都不是某个人可以控制的。正是由于不可控,让人捉摸不透,就带有神秘性。

很多人都不能预测自己的命运,孔子却说他“五十而知天命”,这是他人生的感悟。50岁后,孔子参与鲁国*事,官做到了大司寇摄相事,并且出现了显著成效,让他自信满满,觉得实现*治理想为时不远。他大刀阔斧改革,触动了鲁国掌权大夫“三桓”的反对,孔子被冷落,无法施展拳脚,再加上鲁国君臣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事,让孔子很失望。55岁的孔子结束了鲁国的*治生涯,开始周游列国,结果四处碰壁。现实使孔子明白,不是自己不尽力,还有许多不可控的现实因素,这就是天命。

孔子

孔子受到司马桓魋的威胁离开宋国时,学生担心他追赶上来,就催促孔子快走。孔子容不迫说,上天已经赋予他传承懿德的神圣使命,在他没有完成使命之前,任何人都奈何不了他!孔子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他当时60岁了,以“知天命”的心态来应对遇到的一切困难,泰然自若。

子夏的话也是在告诉司马牛,一个人有没有兄弟也不是自己说了算,兄弟是什么样的人,也不是由他来决定的。既然不能由自己决定,不管接受还是不接受,它都客观地存在,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接受现实,面对现实,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忧虑也没用。

03一把烂牌,也要出牌

人生不可逆转,即使一把烂牌,也要出牌,如果不想输得惨,就要想办法应对。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子夏接着告诉司马牛,“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有没有兄弟不由自己决定的,谁说只有血缘关系的同胞才能称为兄弟?如果为人处世好,可以把不是血缘关系的朋友变为兄弟。

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兄弟?从自己做起,培养待人的恭敬心,处事上态度认真,言行无过失;待人上恭恭敬敬,遵守礼仪,就会赢得很多人的喜欢,别人也会把他当兄弟对待,即使失去了不好的亲兄弟,那四海之内到处都有像亲兄弟一样的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子夏在劝导司马牛要接受现实,根据实际情况尝试着调整自我,做好自己有把握的事,而不是完全任由命运摆布。

04一把烂牌,不仅打好,还要尽力出彩

子夏的话是在安慰司马牛,要面对现实,也只是从他忧虑的角度为他排遣忧愁,而孔子站在人生的高度为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不但要出好牌,还要出彩。

司马牛向孔子请教了两个问题。

仁者,其言也讱。

第一个问题,他问孔子什么是仁,他知道自己哥哥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仁的要求,他想弄明白。孔子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一个仁者怎么做。司马牛有一个毛病,就是爱说话,很急躁,针对他的情况,孔子说要做到说话迟钝。

在司马牛的心目中,仁是一个很高深的问题,孔子的回答让他大感意外,是否太简单了点,不由得反问孔子,做到说话迟钝就是仁吗?

孔子解释说,仁做起来很难,随随便便就能说出来?说话不应该迟钝吗?在孔子看来,一个仁者的作派不能逞口舌之快,要养成说话谨慎的好习惯,说出来就要落实到行动上,不能随口就说。说之前,要想想要说的话该不该说,说的场合对不对,会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说的话对不对,非礼勿言,不正确的话不能说,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说出来的话,能不能落实到行动上去。所以,要话到嘴边留三分。

第二个问题,司马牛问君子是什么样的?他一定纠结他哥哥作为非君子,自己想真正成为一名君子。孔子说,一个君子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也没有什么可恐惧的。他又觉得孔子给的答案太简单了,就又反问了一句。孔子解释说,自己做到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值得忧愁和恐惧呢?

不做亏心事,不怕*敲门。孔子实际上在告诉司马牛,通过对自己行为进行反省,看看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如果没有与兄弟搅和在一起,做违背仁义礼制的事情,就用不着忧虑和恐惧,兄弟们的事与自己的事无关。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孔子针对司马牛的情况回答他的两个问题,告诉他仁和君子是人生修德的高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而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自艾自怨无济于事,忧虑恐惧于事无补,只有脚踏实地做事,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一件事都要做好,做到问心无愧,这样人生才圆满。

结束语

司马牛留在历史上的史料并不多,他有没有成就没有详细的记载,作为孔子72位有名的学生而留存于世,起码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孔子和子夏对他的教育劝导,实际也是对我们的劝导,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应对不可控的命运。当抽到的是一把烂牌时,要接受现实,不怨天,不尤人,认真对待手中的每一张牌,面对牌局,慢慢出牌,根据牌局的变化,尽心尽力出好每一张牌,努力把死局做活,反转败局。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颜渊篇》:

仲弓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命运如抽牌,好牌变烂牌,怎么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