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明代哲学家,亦称王阳明,因其曾在会稽山阳明洞修行,学者多称其为阳明先生。他的思想千古流传,开创出了堪称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的心学,近代的孙中山、曾国藩、章太炎等人亦从其中获益匪浅。
王阳明的一生是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一生,也是成就辉煌、思想熠熠的一生。他遍求百家,精通儒释道,倾尽一生领悟致良知的人生智慧,历经了人生磨难,锤炼出了坚韧思想人格。他曾说,人生最难的修行,就是修心。
人生何其复杂而曲折,修复自己的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定要历经一个漫长的自我审视与自我磨练,任何人都不例外。
王阳明汇聚毕生经验与智慧,告诫世人:与人相处,掌握四种“说话的心计”,能帮助我们有更好的人缘。
1、赞美别人要有分寸
赞美的话人人都爱听,但是很多时候极尽赞美之言,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言过其实,空洞无物,会让人觉得很虚假;而且很多时候过分地夸奖,很容易使被夸奖者变得骄傲自满。
《风俗通》:“杀君马者路旁儿也。语云长吏食重禄,刍藁丰美,马肥希出,路旁小儿观之,却惊致死。按长吏马肥,观者快马之走骤也,骑者驱驰不足,至于瘠死。”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是历史上被人捧杀的典型代表人物。关于关羽的成名之路,我们耳熟能详。他曾带领少数人在百万*中勇斗,威名震天下,因此功勋,被朝廷封为汉寿亭侯。然而,成名之后的关羽,内心开始骄傲自满,虚荣心不断膨胀,这也为他走向失败埋下了祸根。
说到捧杀关羽,我们首先要提到曹操。曹操对关羽礼贤下士,非常器重他,甚至想留下他。但关羽却铁了心要去投奔刘备。这个时候,曹操竟然还增加了对关羽的赏赐,这让关羽觉得自己更不是一般人了。
而关羽之所以能够成为蜀汉名将,离不开诸葛亮的支持和捧杀。当马超投奔刘备并被封为左将*后,一向高傲的关羽便打算与他一较高低。
还写信问诸葛亮自己与马超相比谁更强,诸葛亮回信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以此吹捧关羽的英勇武功。
这让关羽倍感自豪,还故意让手下的人传阅这封信。这也是关羽自信心爆棚、渐渐得意忘形的源头。
但是,最终捧杀关羽的却是东吴都督吕蒙。吕蒙在表面上对关羽恭敬有加,甚至还与他结下了友好关系,好让关羽降低心理防备。最后,吕蒙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地偷袭了关羽的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失败。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成名的人如何看待周围的人的捧杀,至关重要。成功背后的确需要一些支持,但太多的捧杀也会让人失去清醒头脑,从而蒙受失败的打击。
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所以,一个人,越是有才能,越要警惕被周围人捧杀。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赞美是件好事,但赞美要有尺度。
2、多说一些别人的好话
人们常说“谁在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很多人都习惯于在背后议论别人、猜测别人的想法,这不仅造成了很多误会,也会让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和谐。
关于在背后说人好话,《红楼梦》中就有这样故事:
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参加科举,将来好为官做宰,在官场也好有个朋友,更吃得开,但是这样的话,宝玉从小听到大,贾*日日耳提面命,王夫人每天规劝,连宝钗和丫鬟袭人也说过。
而他说林黛玉却不会说这样的“混账话”,这话刚好就被林黛玉听到了,林黛玉顿时觉得又惊又喜,之后两人感情也越来越好。
虽然其中也包含有迎合的成分,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多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是一种积极的社交行为,很多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3、该拍的马屁还是要拍
老话说“人有脸,树有皮”,在人际交往中,奉承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商务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不难听到或说出一些奉承的话语。
当然,也有人认为奉承是虚伪的表现,是迎合别人的需求,缺少真实性。但是,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奉承的话该说就要说。
清代才子袁枚在走马上任之前,向恩师告别,老师问他临行前都准备了什么,他说自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恩师便觉得他不务正业,只学会了溜须拍马。
但是袁枚对于官场看得十分透彻,他说官场的许多人都喜欢戴高帽,像他恩师那样高风亮节的人是少之又少,说话之间便给自己的恩师带了一顶高帽。
所以,拍马屁并不是一味的阿谀奉承或者职场腹黑,掌握一定的尺寸,不仅能让他人觉得舒心,也有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
4、恭维的话要说到点子上
人人都愿意听恭维话,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恭维虽好,但言多必失,如果一味地堆砌赞美之词,反而容易让人感到虚伪、装腔作势,所以不要贪多嚼不烂。
《*谷子》中有:“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只有通过积极倾听和静心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意图和内心想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许多人总喜欢快言快语,正所谓“吹笛要按到眼儿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对别人的评价要有理有据,不要让人觉得你是在讨好巴结。
“明清第一牛人”王阳明,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建议每个人读一读他
作家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的思想大多集中在“修心”上,即“心即理”也,同时也强调“知行合一”。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而言是很有意义的。
如今王阳明虽已远去,但他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并影响至今。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志士,都对他赞不绝口;日本明治时代的“*神”海*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良知修养论已深入人心,在他的指导下,当代名人和人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精疲力尽的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渐贫瘠,灵*也越来越孤独。
王阳明是修身养心、强调内在力量、追求本心自由的良好指导思想。它对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让疲惫脆弱的心灵重新获得强大的力量,在浮躁的空气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王阳明也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王阳明的生平,读懂他的阳明心学,并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了解王阳明生平和哲学智慧方面,可以阅读他的传记和语录,下方这套《传习录》+《知行合一》升级版,除了有王阳明的智慧,也有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更像传记。关键是这两本书都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的,所以当我们看它的时候,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现在做活动两本只要89元,其实也就一顿饭钱,有意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