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系,是中国历史上位居第一阵列的大家。他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老祖宗曾说:“唯有不问,方能无疑;唯有不争,方能无忧”,心学大师王阳明势必也懂得这个道理,他告诫后人三不问,四不争,越是低调不言,越能积德积福。
一不问人心
王阳明:“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
猜人心就像是隔皮猜瓜,难知好坏。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里写过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确实。要想过好这一生,不可或缺的智慧之一,就是要懂得处理好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
有些话听过就好,切莫当真;有些事知道就好,切莫说破;有些人看清就好,切莫拆穿;有些情随缘就好,切莫执着。
人生如书,没必要把他人的过去一页一页翻开细看,探其究意。不管遇见任何人,唯有真诚才能走进心里。
二不问过往
王阳明:“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已经过去的事,放不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像这样胡思乱想,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让太多的昨天占据自己的今天。别再去计较曾经的得失,未来才是最值得期待的。
三不问结果
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凡事想太多,往往是因为做得不够多。事情总要踏实做完,才能看到最后的结果。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小时候听父母讲这个故事,只觉得愚公有点傻气和固执,长大后再看,才终于读懂了故事的深意。
如果一件事看起来很难,而且所有的人都认为你做不到的时候,你还敢不敢去坚持?
可能有人会选择放弃,或者会再三权衡得失,唯恐让努力付诸东流。但事实却是,怕输的人,往往也赢不了。你一直在犹豫中,不敢迈出第一步,结果也就只能是原地踏步。
说到底,无论是应对工作,还是经营感情,渴望付出有回报都是人之常情。只是在此之前,要让自己摆正心态,先尽人事,再听天命。
江水奔腾,不因一去不返而抗拒东流。
有这样一种自信、一份坦然,就已经足够。
如今王阳明虽已远去,但他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并影响至今。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志士,都对他赞不绝口;日本明治时代的“*神”海*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良知修养论已深入人心,在他的指导下,当代名人和人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精疲力尽的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渐贫瘠,灵*也越来越孤独。
王阳明是修身养心、强调内在力量、追求本心自由的良好指导思想。它对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让疲惫脆弱的心灵重新获得强大的力量,在浮躁的空气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王阳明也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王阳明的生平,读懂他的阳明心学,并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了解王阳明生平和哲学智慧方面,可以阅读他的传记和语录,下方这套《传习录》+《知行合一》升级版,除了有王阳明的智慧,也有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更像传记。关键是这两本书都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的,所以当我们看它的时候,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现在做活动两本只要85元,其实也就一顿饭钱,有意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