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谈诗歌的欣赏
TUhjnbcbe - 2023/6/8 21:12:00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m.39.net/pf/a_5197601.html

1、

年,王国维先生创作了《人间词话》则,受《国粹学报》相邀,后来王国维先生选取了64则将其刊载于《国粹学报》的第47、49、50期。

但初版的《人间词话》问世近二十年间,却反响平平,并未在社会上引起多少讨论。

在那个倡导变法、西学流行的年代,《人间词话》这本由文言文写成,主要是探讨古典词话的国学著作,看上去多少有点“不合时宜”。

梁启超更是直言,诗词不过是小道罢了:“以言夫词,清代固有作者,驾元明而上,若纳兰性德、……朱祖谋,皆名其家,然词固所共指为小道者也。”

特殊的时代背景,导致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讨论诗词美学,在那样的时代,诗词不可避免地边缘化了。

当然,时至今日,这本广为人知的诗词经典,早已摆脱了当日遭人冷落的尴尬境遇。

透过这本国学经典的遭遇,我也更能理解,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为古典诗学的完美终结者,《人间词话》堪称中国古典词话史上的最后一部光辉之作。

2、

读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总有一种呼之欲出却难以言表的美感,仿佛这不单纯是一本词话,而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借由晏殊、柳永和辛弃疾三位大词人的作品,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即学问大成的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第一境界,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本是词人登高远望之时,面对秋风乍起、草木枯*的景象,有感而发,产生的惆怅、惋惜和迷茫之感。

这种无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初读之时,或许会陷入失落、孤独的情绪中,但配上“独上”和“望尽天涯路”,细细品尝时,却又给人一种希望无限,奋勇向前的坚强之感。

放在治学一事上,就像初学者满怀对未来的期望,但却屡屡碰壁,不得其法时的茫然无绪的模样。

王国维先生说了:别慌,你刚处在第一个阶段,迈过去就好了。

这第二境界,柳永的本意是想刻画恋爱中的相思之苦,王国维用这句话来表达治学的持之以恒,就好比在说人生漫漫,追求理想的道路总是充满坎坷,求学就像谈恋爱,爱上一人,必然会经历很多考验,不要轻言放弃,选择一条路,就要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这种“终不悔”的精神,正是求学者非常需要的品质。

而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那种历尽千帆,终于得偿所愿的惊喜感和收获的满足感,简直堪称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诗者,歌以咏志,在古人心中诗词就是他们抒情达志的一种手段,但中国人向来是含蓄、追求看破不说破的,所以古人在表达心意时,往往会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来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意。

我们读诗词时,就是通过这些自带意义的意象,去跨越时空领悟他人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那种特殊的感悟我们往往称其为——意境。

大概,这就是王国维先生口中的意象、境界和美学融合的产物吧。

毕竟,历来都有人说,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是西方哲学、美学和东方诗词意境碰撞而出,具有划时代开创意义的经典佳作。

3、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曾经有过一次很有名的对话: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样的讨论似乎很没有意义,人怎么可能知道鱼的感受,这不是强词夺理吗?

其实,这就是古人口中的境界。

按照王国维先生的解释,所谓境界,就是我们与物体接触后,内心感受到的那种超脱事物本身,内心体会到的一种能够产生更深体悟的情感、联想。

这也是为何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总是有“唯心”这样的评价的缘故了。

王国维先生认为,同样是写词,谁能在男欢女爱、自然风景之外,更能向读者传达出这样一种特殊的体会,这样的作品就是优秀的作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谈诗歌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