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对酒当歌的曹操,为什么要颁布禁酒令
TUhjnbcbe - 2023/5/6 21:49:00
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http://m.39.net/pf/a_4577569.html

公元年,曹操上表汉献帝,下令禁酒。

对曹丞相而言,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其一,他自己本身就很爱喝酒、能喝酒,还会自己酿酒。其二,当时社会上,尤其是士大夫等权贵阶层,饮酒成风,禁酒,势必要得罪很多人。

影视剧中的曹操饮酒。来源/电视剧版《三国》截图

那么,曹操这么做,是出于什么考虑呢?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此无他,因为曹操是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

下面,就来聊聊曹操这件不得不做的事。

年饥兵兴

禁酒一事,最早可追溯到大禹时代。

据《战国策·魏策二》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大禹头脑很清醒,虽然觉得酒好,但同时也认为其不利于国家统治,于是下决心远离美酒。

之后的朝代,从周到两汉都出台过禁酒令。概而言之,古人禁酒,主要出于以下三种考虑:一是节约粮食,每当年份不好时,统治者往往采取禁酒措施;二是稳定秩序,当社会上因喝多了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案件增多时,朝廷往往会考虑禁酒;三是敬天消灾,当出现灾异现象时,人们往往克制诸如饮酒之类的奢侈享受,向天表示敬意,以期消弭灾难。曹操的禁酒,属于第一种,即“年饥兵兴”。

东汉末年,中国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水旱、冰雪以及蝗螟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上由此引发的疫病流行,造成中原地区粮食减产、人口流失两大严重后果。《三国志》载,当时情况是“天下户口减耗,十载一在”。曹操《蒿里行》一诗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悲惨景象。此为“年饥”。

再说“兵兴”,当时朝廷*令混乱,群雄并起。曹操虽在年的官渡之战中击溃北方另一大*阀袁绍的主力部队,但直到年才全部平定袁尚、袁熙等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北方的胜利让曹操产生了统一全国的想法,于是在邺城“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准备南征。部队征战就需要粮草,在本身北方就受灾的情况下,按当时粮耗与出酒率2:1算,酿酒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粮食的紧张,进而影响他南征的*事行动。是为“兵兴”。

影视剧中的官渡之战。来源/电视剧版《三国演义》截图

以上,就是曹操不得不推行禁酒令的主要原因。那么,曹操这一*策的落实效果如何呢?

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

曹操的禁酒令从一开始就不顺畅。

前面说过,汉末魏初,饮酒习俗广泛流行,社会面的阻力很大。从个人层面看,阻力最大的来自孔融。

影视剧中的孔融。来源/电视剧版《三国演义》截图

孔融,时任少府,孔子第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以“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闻于后世。作为当时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孔融嗜酒是出了名的,他年轻时写过一首名叫《失题》的诗:“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在北海为相时,遇到*巾*,出征平乱前,他特意“大饮醇酒,躬自上马,御之涞水之上”。因此,曹操刚颁布禁酒令,他就跳出来反对,并特意给曹操写了封信,名叫《与曹操论禁酒书》。

信中,他说道:“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接着从樊哙到刘邦再到景帝,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为酒辩护的话。曹操一开始对他也挺客气,特意回了封信,大意是历史上有不少君王和大臣因酒误事乃至亡国的,所以必须禁酒。结果孔融又回了封信,反驳道:“夏商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意思是,你不要跟我讲什么酒能亡国的大道理,就是舍不得粮食而已,一点面子没给曹丞相。

对于这类“侮慢之辞”,曹操自然无法容忍,就找了由头把他的官给免了。赋闲在家的孔融,因为名气太大,每天依然宾客盈门。他自己感叹:“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可见,在他这一块,酒照喝,人照聚,禁酒令只是一纸空文。考虑到孔融在当时文人当中的影响力,再加上他在反驳曹操信中所写的“孔非百瓢,无以堪上圣”等语句,为当时好酒之徒提供了畅饮的最佳借口。他的这种行为无疑让曹操的禁酒令大打折扣。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孔融这样的胆子。因为禁酒,当时的人们已不大敢公开谈论喝酒一事。好酒之徒改用隐语来称呼酒,以“贤人”代称酒质较差的浊酒,以“圣人”代称酒质较好的清酒,即《太平御览》里所说的“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从这一点看,曹操禁酒令至少在中下层民众中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只是在朝廷官员这块要打折扣。

影视剧中的曹操宴饮铜雀台。来源/电视剧版《三国》截图

据《三国志》载,曹魏时期的重臣徐邈,在禁酒令推行时,“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有事找他,他答曰:“中圣人。”曹操知晓后大怒,要治他的罪,幸得度辽将*鲜于辅给他说情,“徐邈性情谨慎,这不过是酒醉胡言乱语罢了”。徐邈也因此免于刑罚。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还拿这件事跟徐邈开玩笑:“颇复中圣人不?”

可见,对于禁酒一事,不光曹操的*敌和他手下不以为意,似乎连他自己也没有严肃对待。像徐邈这样公然违背禁令的,他的处罚也不过是装装样子。与曹操相似,同时期的刘备也曾在蜀国禁过酒。

据《三国志·蜀书》载:“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甚至家里只要存有酿酒用具的也入罪。一次,大臣简雍与刘备在街上散步,见一男女行道,简雍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刘备曰:“卿何以知之?”简雍答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刘备大笑,就取消了这条禁令。

可见,对于当权者而言,禁酒作为一项临时性措施,往往是对人不对己,对下不对上,执行起来也比较随意。曹操一边推行禁酒令,一边也在觥筹交错,大宴宾客。

接着奏乐接着舞

禁酒令推行的第二年,曹操率*南下,攻打荆州。

据《三国演义》描述,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在战舰上大宴众将领,举杯高歌,劝酒饮酒。他喝多之后“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写下著名的劝酒诗《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说里的内容多有演绎之处,不过其中有两点是确实的:一是诗歌的内容,《短歌行》的确是曹操的作品;二是喝醉后赋诗的习惯。史载,曹操酒后喜欢登高作赋。苏东坡因此誉其“骊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影视剧中的曹操横槊赋诗。来源/电视剧版《三国演义》截图

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不再南进,转而致力于北方已有势力范围的经营。他似乎也满足于三分天下之势,在邺城建造了规模宏伟的铜雀台,并经常在此宴饮宾客,观看歌舞。他的《气出唱》描绘了一幅人仙共饮馔、同享乐舞灃酒的画面: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此时,禁酒令已经荡然无存。在曹操的影响下,曹丕、曹植等他的儿子们也常在邺城西园聚会,饮酒赋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记述了当时游宴饮酒的盛况: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在诗酒方面,比曹丕成就和影响更大的是他的弟弟曹植。

影视剧中的曹植。来源/电视剧版《三国》剧照

曹植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个,深得曹操喜爱。相较于仕途,他似乎对“杯中物”更感兴趣,并写下过不少有关酒的名句,如: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

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赠丁仪》

愿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食若填巨壑,饮若灌漏卮,其乐固难量,岂非大丈夫之乐哉?——《与吴季重书》

好酒的曹植,终究难成大事。年,他的堂叔曹仁在樊城为关羽所困,曹操以其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带兵前去解围。结果曹植因为喝醉了,不能领命。曹操怒其不争,从此对他失去了信任。

像曹植这种,有事没事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如泥,以致耽误重要工作的,用今人的解释,可能是患上酒精依赖症。不过,如果从当时社会环境考虑,可能另有他因。

汉末,社会动荡,战事频仍。身处乱世,知识分子在感叹生命无常时,常带有一种自相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以汉末“*人”精神自勉自励,怀抱重建天下、建功立业的理想;另一方面,却又有逃避现实、寄情诗酒、及时行乐的想法。《古诗十九首》中,“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诗句,反映的就是当时在*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心态。王瑶先生将这种心态概括为:文人对于生命的强烈的留恋,和对于死亡突然来临的形神俱灭的恐惧。

曹操作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中一员,不可避免会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他的身上,同样有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作为一代枭雄,他有着远大的*治抱负,所以推行禁酒令;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曹操同样喜欢纵情享受。比如,在遗嘱中,他特意强调铜雀台的正堂要安上床和灵幔,早晚放上祭品,初一、十五还要向灵幔歌舞。

版电视剧《三国》中,刘备曾对着劝谏的赵子龙发怒:“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这句台词,同样道出了曹操的真实心声,或许说出了大部分乱世枭雄的心里话。

影视剧中的刘备。来源/电视剧版《三国》截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酒当歌的曹操,为什么要颁布禁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