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短歌行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情感 [复制链接]

1#

《短歌行》表达了曹操悲叹时光飞逝的无奈心情、积极求贤纳士的心理态度、克服困难挫折的坚定决心、渴望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等等。

一、悲叹时光飞逝的无奈心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体现了曹操悲叹时光飞逝的无奈心情。这几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愁的原因是一是因为时光飞逝,建功立业的时间很紧迫,一是他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

二、积极求贤纳士的心理态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体现出了曹操积极求贤纳士的心理态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为君故”就写出了曹操最大的渴望——招贤纳士。可以看出作者在悲伤的基调上已经逐步向积极转变。

三、克服困难挫折的坚定决心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几句体现了曹操克服困难挫折的坚定决心。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曹操虽然短暂地遭受了赤壁之战的失败,但是他不会就此停下招贤纳士的步伐,他会不断延揽人才,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四、渴望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气势磅礴、胸怀天下,完全体现了曹操渴望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五、《短歌行》的原诗和大意

1.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大意一: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3.大意二: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4.重点字词:“几何”指岁月有多少。“去日苦多”指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越陌度阡”是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周公”是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六、《短歌行》的作用

1.《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

2.《短歌行》是*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治路线和*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七、《短歌行》的评价

1.清代沈德潜评价:言当及时为乐也。“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言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大也。

2.清代朱乾评价:撵躬自篡汉之实,昭昭若此,其奸诈之心,果可以欺天下后世乎?

八、《短歌行》的作者——曹操

1.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代魏国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少时曾参与镇压*巾*。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2.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

3.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