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与反抗宙斯的普罗米修斯, [复制链接]

1#

摘要:比较文学中,外国神话与我国神话之间的人物或文本各方面比较解读已经很全面。本文从个人主义英雄与人本主义英雄属性出发,品读普罗米修斯与孙悟空二位西方与东方神话人物。阐述普罗米修斯与孙悟空英雄形象相互比较下生发出来的文学与现实意义。品读经典人物,认知现实世界,文学的终极关怀就是人的生活。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孙悟空;神话英雄形象;现实意义

前言

文字是世界抵达心灵的桥梁,文字是内在外化的表现形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是审美性的载体,我们读懂他的角色定义、体验他的喜怒哀乐、学习他们的品质,这就是文学赋予的意义所在。本文选取文学作品中的两个有鲜明特色的英雄兼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与孙悟空,对这两个形象进行对比,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迥异之处,相互比较可以有诸多发现,会衍生更多的文学价值,文学的底蕴会挖掘的更深厚。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期神话人物的文本总能包含一定的审美、道德、信仰等价值观和价值评判。

孙悟空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最为鲜明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孙悟空在不断斩妖除魔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神性的升华。读者眼中的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反抗、有强烈的平等意识的觉醒,彰显个人英雄主义本质。给人以鼓舞和安全感,是我们童年精神领袖的标杆。

普罗米修斯以人为本的英雄形象是当时的社会所需,神话折射出人类与大自然相处当中进取的意识。那个时代是人类的童年,精神世界与生存空间都需要一个前进的标杆。英雄是一种信仰,神化英雄拥有无限的未知的神秘的力量可以保护渺小的人类,是至上的精神领袖。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通过普罗米修斯之口说出了他自己的功德:“我把火种偷来,藏在茴香秆里,使它成为人们各种技艺的教师,绝大的资力。”[1]普罗米修斯赐人以生存的技能,传授人类秘术、造屋、天文学、数学、医术等,这些都是人类生存所需,且可以使人类进步的本领。他热爱并同情人类,不愿人类继续在愚昧无知中生活,于是,他给人类带去了知识,带去了火种,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之门,将人类引上了文明之程。然而,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却惹恼了宙斯,宙斯下令将他锁到高加索的悬崖上,让他终生暴露在风雪的欺凌、烈日的炙烤之中。普罗米修斯那满含悲怆的呼吁,那在高加索悬崖上忍受风霜欺凌、骄阳炙烤的身躯,是为了给人类未来的光明与幸福。世界名人马克思对普罗米修斯有着颇深的情结,他在《博士论文》中称赞:“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史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2]

古人说:“读圣贤书,立君子品”文学作品是人生的参照系和精神之源,而文学的终极关怀是人类。文学掺杂作者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态度,读者会自行审视而不是全盘接受,审视也可以扩大人物形象的丰富性。理解他们的道德观,处事之道,更加透彻的理解艺术形象。对于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如果读者只进行了审美性阅读,那只能说你在思维上偷了懒,没有受教与认知是理解不了经典的含义。以普罗米修斯与孙悟空的形象分析为主,以品读、受教、认知的精神,详细深入解读普罗米修斯与孙悟空个人主义英雄与人本主义英雄二者之间的异与同。

一、个人主义与人本主义英雄的形成

在文本中,孙悟空可谓是个人主义英雄的代表性人物。普罗米修斯也是人本主义英雄的代表性人物。孙悟空的个人主义属性,从未出生就已经被作者埋下伏笔,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个人主义英雄。据《西游记》原著所记:“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3]很明显,孙悟空是石中所化,既无父母亦无兄弟,孤家寡人一个。想必作者不是以此衬托孙悟空出身之奇丽,而更多的是为了表明孙悟空是个孤儿或者是孤独无依。他的出身就不是神,石猴而已。而未来却要在复杂繁琐的人间度日,这无疑是不可调和的孤独。是石头,它该属于山海,是猴子它也该属于山海,所以人间于“他”而言就是炼狱。作为猴子它又与众猴不同。《西游记》原著所记:“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4]细看此处,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这意思是称王之前众猴皆称其为“石猴”的。这即说明作为猴子的“他”是与众不同的,另类无疑就预示着孤独。孤独的他融入猴群不久继而称王,这就更加孤独,所谓王者高处不胜寒,更进一步的说明了孙悟空的孤独无依。孤独的人想必最大的特点就是缺爱,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因为孤独,他融入猴群,因为缺乏安全感他顺势称王,以求王位庇佑。孤独的人将要面对的人生多半是孤立无援的,于是当他面对同类病死时他不知所措,不可理解,他不能接受生死即是常态的定论,于是他一心求取长生不老之术。而后他漂洋过海,求仙问道,从此便开启了自己的英雄之路。显然他是为了长生不老,因为怕死他才一步一步走向了反抗之路。直到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立地成佛,被尊为斗战胜佛。一个能打的佛,最大的特点便是善战,显然这是个人英雄主义特色。而造就这一结果的因,就是他是孤儿,没有被爱,也没有爱。所以他的心中几乎从头至尾都只有自己,而没有大爱。这就是它注定只能成为个人主义英雄的因。这不仅仅是文学渲染的结果,也是现实中人类生活的真实生命轨迹与共通性。没有大爱的人可能成为一个强者,但成为不了领袖人物。没有大爱的人可能做出惊天动地事情,但很难有翻天覆地的伟大思想。注定只是自我,很难成就伟人。所以想到孙悟空人们很难联系到“伟大”一词,更多的是厉害、好玩、神奇等等。然而并非他没做伟大的事情,首先大闹天宫不畏强权就是无比伟大的。而后又忍辱负重,披荆斩棘直到西天,无疑都很伟大。可是,伟大的行为没有伟大思想,故而被完全淹没在了个人主义光环之下。孙悟空是妖,他想要长生不老必须为自己争取利益,孙悟空还停留在自我升华的阶段,完成了个人的追求才会有更高的追求。孙悟空的个人主义英雄属性是环境赋予的,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从一个无父无母的仙胞修炼成佛,如果有续写,他会不会以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成为人本主义英雄。成为庇佑天下苍生的佛呢?

而普罗米修斯就与之不同了。普罗米修斯一出场就自带光环,是神族的一员,有家室,有职业。显然他的出身无论从何说起都是优胜于孙悟空的。身为一个在职的神,他本可以安享俸禄,自在度日。但是普鲁米修斯却“造反”了。这令之震怒的不仅仅是宙斯,很多神人也想不明白,于是这便显示出了普鲁米修斯的大爱所在。他是怀着大爱而活着的,剧本中普罗米修斯说:“当初众神起怒,起了内讧。我当时曾向天和地的女儿,提出最好的意见,但是劝不动他们。我当时最好的办法,似乎只好和我母亲联合起来,一同帮助宙斯。”[5]普罗米修斯本是泰坦神,与宙斯的奥林匹斯神相对。但是在宙斯与其父克洛诺斯之战中,普罗米修斯却选择了站在宙斯率领的奥林匹斯神阵营,一起对抗腐朽残忍的老一代统治者克洛诺斯,最终取得胜利。毋庸置疑,普罗米修斯是宙斯的功臣。然而普罗米修斯不是只属于宙斯的,他是属于所有人的神,这不仅仅体现在他敢于倒戈对抗旧主,而更加激进的则是他依然会对抗新主。他的眼里是天下苍生,任何对世人不利的人和事都该遭到反抗。于是他盗得火种,传人技艺。不顾一切的对抗了最高统治者宙斯,他受到了残酷的惩罚,然而他最终也成为了西方世界人人称颂的神。当然这归结于他的大爱,无论是反对旧主,还是反新主,他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类。无疑普罗米修斯是伟大的。以至于他的故事传到东方依然令人起敬。

普罗米修斯的大爱来自于他健全的出身和接受到的优良教育。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给了他友爱的心,于是他才会爱人进而博爱。这是他能成为人本主义英雄的核心因果。这不仅仅只是作品或者神话演绎的需要,而且也完全适用于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关系。因为一个健全的良好的生活环境,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美好的成长更容易筑建健全的人格,大的格局与情怀。当然凡事不是绝对的,在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真理,不是被爱的人才会有大爱。我要表达的只是普罗米修斯与孙悟空各自的英雄本色有各自的成因,不同的因造就不同的果。这从某种意义来说也体现了追求造就结果。孙悟空追求的是超越自我,于是造就了个人主义英雄。而普罗米修斯追求的是爱世人,于是造就了人本主义英雄。无疑他们都有一颗坚韧果敢的心,不畏强权苦难!

二、二者英雄形象比较

都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一千个读者就只有一个孙悟空。孙悟空带给我们的形象明确而单一。我们认识的孙悟空就是一个能打能斗、天不怕地不怕,让人喜爱的超级英雄,是勇敢和自由的化身。他在我们年幼时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英雄梦,我们与他的情感相系。看到他与妖怪搏斗为他担忧,见到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为他忿忿不平。他的反抗精神和出神入化的神力正是我们所崇拜的,这是人性里的自由的渴望和理想的信念大爆发,所以他成为了我们心目中个人主义英雄的典范。孙悟空的人格是优美的,精神品格是崇高的,他没有为我们奉献过什么,我们依然爱他。这种体验过程树立与维护了我们对英雄的固有信仰。对美好事物的认同使人求真向善,努力发现美、创造美。这也是好的文本带给读者的艺术渲染,好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的人格魅力。

普罗米修斯在我心中是带着铁镣铐的英雄,是爱和智慧的化身。普罗米修斯与孙悟空不同,他所作的一切不是为了个人,全是为了他创造的人类。他带给读者的审美体验更博大、宽宏,审美艺术情感更加的炽热,波动起伏,像海浪冲进心底。从普罗米修斯身上,我们懂得了人在两难的情况下,是牺牲自己还是牺牲真理,我们看到了普罗米修斯做出的选择。当看到他被鹰啄,被铁镣铐锁在悬崖上,悲壮的艺术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我们心中震撼,情感体验更加深刻,鼓舞力很强。我们会膜拜他,但是一般不会企及他的高度。人,生而平凡,不是几个人可以有他的格局和能力的。我们愿意向孙悟空走近,渴望和孙悟空做朋友,但是我们只能仰望普罗米修斯。

1、神性的坚毅与人性的温情碰撞

神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不苟言笑,理性大于感性,我们却发现了孙悟空有着人性的温情。他这一生流过几次眼泪。第一次想到生老病死,感伤落泪,原著记载:“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脑,堕下泪来。将来年老血衰,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6]第二次“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留下了委屈兼不舍的复杂的眼泪。原文:“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7]后来几次流泪几乎都与师傅有关。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具有人性情中的喜怒哀乐,神话形象更加饱满立体,有血有肉。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里宙斯不顾人类的安危,反而想要毁灭他们另行创造,只有普罗米修斯有胆量出来拯救人类,人类不会建房子像蚂蚁居住在地洞里,不会辨别四季,他教他们伐木建屋和观察星辰降落。告诉他们调剂药物驱除疾病,用茴香枝取得天火,送给人类发展和文明所需必要的火种。这其中除了勇气以外还有更多的怜悯仁爱。普罗米修斯是神,他有着人性的热血,怜悯弱者,虽然他从未掉过一滴泪,他的爱却是那样的厚重无私。这来自于神的爱,让我们感受到比我们强大许多的神人对人类的照拂,他的胸襟与人性相系相通。

我们认知范围里的观音菩萨、如来佛祖等诸神,都是没有喜怒哀乐的,始终保持理性,这似乎是神的特征。但普罗米修斯与孙悟空都具有人的一部分性格,那就是任性。孙悟空的任性是随性的个人主义,普罗米修斯的任性是与宙斯抗争以人为本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为了给自己争一席之地,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反抗也看到了他的任性妄为。孙悟空出世不久,在花果山“独自为王”、“享乐天真”。但他想到还有阎王老子管着,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于是他闯入阎王殿,将生死簿上的名字一笔勾掉!最为人所震撼的是他后来大闹天宫,因玉帝轻贤,藐视他。第一次请他上天,只让他做一个小小的“弼马温”,他深感自己的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承认,个人尊严深受侮辱,打南天门而去;第二次请他上天,只给一个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的空名,他便再出天门。用吴承恩的话说:“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他的任性举动塑造了一个惊天动地、不畏天神的惊世骇俗的英雄形象。试问天庭上那么多神仙在列,哪一个如孙悟空这般胆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做就会怎么做,完全没有压抑本性?可是这些并不代表他不懂规矩,在他做“弼马温”期间,勤勤恳恳,把马照顾的好好的。原著记载:“弼马温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膘肥满。”[8]所以他不是嫌弃工作辛苦,而是嫌弃没有名位。这正是他的天真无邪之处,就像我们现实中的人的心思,你可以给我不好的待遇,但是需要给我应有的尊重,与我们人的情感沟通交流是一致的。

普罗米修斯的任性表现在他窃取了天火。剧本原文:“拿牢靠的钢镣铐把这个坏东西锁起来,因为他把你助长一切技艺的火焰,偷了来送给人类”[9]他送给人类的天火是他偷取的,为此他被钢镣铐锁在高加索山上,被钉在万丈悬崖被鹰啄。不能睡觉,只能站立听不见人声,看不见人影。希腊神话中记载:“普罗米修斯聪颖过人,决定愚弄一下众神。他把宰杀后的牛肉分成两堆,一大堆是白色的板油下面放着光秃秃的骨头,一小堆牛皮底下全是肉和内脏,宙斯气愤地说你还没丢掉骗人的伎俩”他这样愚弄宙斯真的给人感觉特别任性,其实他的任性是对于宙斯的挑战行为,彰显普罗米修斯是人类的辩护者和造物主,也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的人性情感,就像人类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所有的爱和能力去付出。

2、中庸之道与宁折不弯

认真审视我们会发现孙悟空的性格隐现中庸之道。这一点与普罗米修斯决然不同。我们发现孙悟空取经路上遇到困难时总是找援助力量,这是孙悟空的迂回智谋。普罗米修斯总是以一己之力,来与宙斯抗衡,来维护人类的利益,对于其它神的同情普罗米修斯都是拒绝的。这拒绝里面包含倔强,包含自负,孙悟空却从来不会有这样的心理负担,这就是他思想的中庸。“中”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庸”是平常心的意思。解决矛盾不用极端的办法与手段处理,把握适当的度,把握中道。例如孙悟空遇到妖怪也没有一棍子打死,如若不是极恶的妖怪,孙悟空会念在它修行不易的份上,放它一马,正是孙悟空的中庸之道。有勇无谋的英雄历来都有,只有蛮力的大力士也充有耳闻,孙悟空不能运用力取的,就智取;不能智取的,就力取。孙悟空闯到天宫,玉皇大帝给他一个官当,如来佛压他五百年还给他吃的喝的,他们对待孙悟空的态度也是中庸之道。玉皇大帝没有被塑造成唯我独尊的独裁者,所以孙悟空也不会是普罗米修斯那样的为人类献身的英雄。吴承恩的意识里只是让孙悟空成为懂得反抗不平等的人物,并没有让他做献身的事业。孙悟空只是被压五百余年,无论他做多么僭越的事情,都有自我救赎之路,这就是古人不偏不倚的中正思想,中庸之道也潜移默化的施予我们当代人为人处事的模式。

《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说:“一个人只要认识到了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威力,他就必定会忍受命中注定的一切”[10]不难看出这就是英雄主义的宝贵信念,因为不是所有人面对难以抗拒的威力都会勇敢担当,迎难而上。普罗米修斯在强大的势力面前即将被摧毁,仍不会低头,我们对英雄的崇拜与仰慕到达了不可抑制的感情境地。普罗米修斯是用尽全力而最终被俘虏的拼搏者的形象,宁折不弯的壮丽身影,那是一尊有力的雕像。这就是人类一种积极的生存状态,这是永不枯竭的力量,这是具有永恒魅力的美。无论最终的结局成功与否,都会给人类前进的动力,因为这种美,本身就包含在人们的内心之中,它是人的不朽力量。人类在追求进步和真理的道路上是举步维艰的,进步和真理需要付出同等代价,承受包括自身毁灭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从来都没有不经历苦难就获得真理的情况,正是人类的这种正能量的无畏的共识化成了一股股力量,让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接受苦难,能把承受这种苦难,打破这种困难当成一种美感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人的厄运。

3、孙悟空的“失道”和普罗米修斯的“得道”

孙悟空的个人英雄成就史和普罗米修斯的人本主义英雄成就史,都各自符合其个人追求的因果定数。此处可以理解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孙悟空何以失道呢?原著所记——美猴王道:“今天,我们虽然不归人王法律管,也不用害怕凶猛的禽兽,但是,将来年老色衰了,就会被阎王管,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能久住天人之内”[11]此处一目了然,孙悟空就是害怕死亡。然而,死亡无疑是自古公认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定数。人类生命短暂,妖怪也只能活几百年,可是孙悟空却不服,一心想要长生不老之术。显然这违背了自然规律,可谓是“失道”。他想要冲破天道的约束,只有去做神仙。也许会有读者提出异议,西游取经行程中有很多神仙帮助过孙悟空,然而仔细看来,那不过是表面现象。西游路上自始至终帮助孙悟空最多的是观音菩萨,不过事实上观音菩萨不是帮孙悟空。观音菩萨共帮助过孙悟空八次,分别是:遇到小白龙、遇到黑熊精、遇到沙悟净、推倒人参果、遇到红孩儿、遇到灵感大王、真假美猴王、过灭法国。

降小白龙分明是给唐僧寻坐骑。收黑熊精,更像是为自己找佣人。沙僧本来就是安排好的。推到人参果的时候来了一众仙友驻场,那些神仙多半是冲着人参果去的,卖个人情,顺便结识一下地仙之祖镇元大仙。后面几次不再一一细说,观音的帮助其实只是为了如来交给他的任务,保唐僧西行。说白了是为了唐僧,在他们眼里孙悟空只是跑腿的而已。取经过程中,还有很多人帮过孙悟空,但是细看来却没有一次是真的为了孙悟空。而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唐僧,所以那些曾经伸出援手的人总会说:“赶快去救你师傅去吧!”至此,已经明显可以看出孙悟空实际上是寡助的,不然他不会受那么多苦难。就连他的结拜大哥也没有帮过他,甚至铁扇公主与红孩儿还多次阻挠,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孙悟空失道造成的,而他失的道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而且太过自我,纯粹的个人主义。就连西行取经也不过是万般无奈之举,纯粹是为了脱离束缚才不得不忍辱负重。但是这并不能磨灭他英雄本色,英雄是属于他本质里的东西,取经无论是否是自愿,他都是大义凛然,鞠躬尽瘁。

孙悟空被压时众神态度一致,他们都和玉皇大帝一样,满心欢喜,舒了一口气。“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骚扰龙宫、闯阎王殿,天上地下都被他折腾了一番,这下可以清静了。孙悟空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了,无一神来看过他。原著记载:“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12]因为那些神仙根本没有把他当朋友,只把他当妖猴。这正是孙悟空个人主义英雄的遭遇。磕头结拜过的“七大圣”中其他的六位,也没有来看孙悟空。当然不看也许不是不想去看,而是有守山神不敢靠近去看。这也是作者表现个人主义英雄的孤单。需要补充的是孙悟空的“失道”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失去人道,而是说他的道不是为大众的“大道”,只是为个人的“小道”,就像我们现实中的个人奋斗史,注定是一个人的行程。

再说得道者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做过两件大事:1.倒戈。本是泰坦神阵营的他弃暗投明,奔赴奥林匹斯神阵营,帮助宙斯成就大业。2.逆反。对抗宙斯恶行,盗圣火予人间,传技艺于众生。显而易见,普罗米修斯无论第一次弃暗投明还第二次对抗宙斯,都是为了正义而战。而且将火与技艺授予人类无疑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有益于人类的东西就该属于全人类,而不是掌握在小部分人手里。所以普罗米修斯是得道多助的,而自始至终无论多么悲惨的时候也都有人心甘情愿帮助于他。原文:“奥克阿诺斯(河的主神):普罗米修斯,我骑着这飞得快的鸟儿,到达了这长途的终点,来到了你这里,因为我很同情你的不幸。告诉我怎样帮助你?普罗米修斯:你这样热心,我真是感激,永远感激。但请你不必劳神;你要安静免得招惹祸事。我自己不幸却不愿意大家受苦。”[13]河的主神主动要帮助普罗米修斯,而不是普罗米修斯去求救,是因为普罗米修斯的“大道”精神感染了他。剧中还有一处说:“歌队(奥克阿诺斯的女儿):我看见你的身体受伤,带着钢镣铐在这悬崖上衰弱下去,我眼前升起了一片充满了眼泪的朦胧的雾。除了宙斯,哪一位神不气愤,不对你的苦难表同情?”[14]那些人都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并非受人指使或者出于其它目的。普罗米修斯是得道者而多助的。普鲁米修斯正如他的名字一般智慧而明见——尊重自然,以人为本。

4、勇者无畏和本真无畏

勇者无畏和本真无畏是孙悟空与普罗米修斯另一大不同点。孙悟空的无畏表现在他的行为上,其实他连红孩儿都打不过就敢大闹天宫。原著记载:“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行者急回头,煼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15]后来孙悟空被熏得只剩半条命,他的无畏,是他的本心,不用考虑什么,说干就干,有一股天真的韧劲儿。人生需要一些初生牛犊的无畏,这种精神是可敬的,他有着许多人缺少的品格,所以他是我们心中个人主义英雄。

孙悟空的无畏还表现在他的思想里,他竟然想到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被如来佛正面批评了几句,如来说:“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的尊位?他是受了多少难才当的玉皇大帝?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16]这段话,反应了作者持有一种不经历苦难怎么见彩虹的正确心态。读者也会觉得孙悟空有些自大妄为了。观世音菩萨给猴子带紧箍咒也是作者对孙悟空无畏心性的管教与约束。这些对孙悟空的约束也是我们情感接受的范围。但是后来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骗至手掌心,因此被压入五台山五百年,这些就不是读者审美情感接受的范围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孙悟空为什么受到神的欺骗,读者不可理解。其实这正是作者的用意,表达了神性虚伪的一部分,表达了统治者不是完美的,即使他是神也会用手段对待反抗者,这正是对孙悟空无知无畏真性情的打击。孙悟空的无畏式一种本真也是一种品格,《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17]国人的儒家思想体现在文人身上,体现在《西游记》中,体现在孙悟空形象上。孙悟空取经的过程也就是《孟子》的精神。这符合我们的传统审美观念。取经路上受的苦难虽然离奇,并不突兀,虽然奇异,但很真实。相反如果是一帆风顺的,读者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文本也没有了经典内容。文本潜移默化的为我们树立了德育标准,教导我们先苦后甜的道理。这样分析,我们的审美接受经过解读文本深层的深意得到和解。

普罗米修斯是勇者无畏,这也是本心。普罗米修斯是“先见之明”的神,他知道自己违背了宙斯会受到多么大的惩罚,他也知道这惩罚有多久。剧本:“养育万物的大地和普照的太阳的光轮,我向你们呼吁,请看我忍受什么痛苦,要经过万年的挣扎。我为这眼前和未来的灾难而悲叹!一切未来的事我预先看得清清楚楚;我既知道定数的力量不可抵抗,就得尽可能忍受这注定的命运。”[18]他相信命运但又主动向厄运挑战,绝不屈服,这样的英雄必定会涅槃重生。他创造了人类,担当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负。人在神的口中是‘朝生暮死’的动物,就像现实中我们眼中的蜉蝣,人类本来就像其它动物一般生死由命。人害病就没有救,……因为没有药医治。现在普罗米修斯教给他们配制药品,能够驱除百病,从而打破了人类‘朝生暮死’的生命局限,使人类在死亡面前拥有了更加有力的希望。人类享有技艺,彻底地改头换面,所以人本主义英雄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原动力。

普罗米修斯被束缚,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勇者的无畏和本真的无畏,其实表现的都是强大的势力对反抗者的压迫,压迫的越残酷,越能体现英雄悲壮的伟大的精神。普罗米修斯被啄的肝脏,代表意志力被一直摧残,普罗米修斯第二天却能长出新的肝脏,说明他的意志永远不会被摧毁。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动弹不得,被完全控制了自由,无论身心都受到极大的重击,但是他坚毅地活着,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时候会得到救赎,等一个未知的状态是非常折磨心性的。也只有超级英雄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难。

5、生存环境与英雄标杆

孙悟空所在的生活环境——花果山:水月洞天,风景秀丽奇特,猴子猴孙,对他言听计从,拜倒辕门。我们看出物与自然的和谐,自给自足的桃花源,感知古人对自然的探索和热爱,从而对古人精神生活,心理世界有了初步认识。依赖自然,敬畏自然,孙悟空向往长生不老是对自然界的热爱,生命对于自然界的眷恋。孙悟空想做齐天大圣是向往更加自由平等的世界。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孙悟空称王代表了个人意识,个人主义的树立,个人幸福生活需要为之奋斗,他代表了小众个体,这是他个人英雄主义的标识。

普罗米修斯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时代,人类处于蒙昧状态。人类与自然是不和谐的,是充斥着矛盾的。有诸多未知的,不可预测的灾难,急需要一个大力神来保护人类。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想象来解释自然存在的现象。在这种状态下人类全部的经验和理想幻化出诸位万人敬仰的神祗,希腊神话中最能代表人类共性和愿望的神祗就是普罗米修斯。人们塑造了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的人本主义英雄形象。而普罗米修斯所做的全部功德,教会人抵御疾病、造房屋等等,这一切表面上看是神所完成的事业,其实是人类自己为了适应在自然界生存所做的成果。因为原始的发展史在当时无人记载,具体的劳动实践的创造者变成了抽象的虚无的神。这个时候人与自然之间有未解之谜的矛盾、相处不易的矛盾,普罗米修斯人本主义英雄的重任是人类赋予的。我们看到了希腊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遵循命运的安排。读者从中认识并了解了原始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孙悟空与普罗米修斯生存环境的和谐和生活环境的不和谐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和谐的环境下更有条件追求个人的美好与自由。不和谐的环境里需要有一个大众领袖为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奋斗。环境成因约束,所以英雄的标杆高度不同。

三、英雄形象现实意义的可追溯性

一切都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意义才更深重。孙悟空的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可以联系到今天追逐在梦想前行中的人们,生而平凡,乘风破浪奔跑在提升自我的路上。普罗米修斯形象的现实意义让我们联想到为了正道沧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排除万难以人为本的大众领袖。通过两个英雄形象的对比,我们感知个人英雄主义是小我,需要发扬个人英雄的大我精神。人本主义英雄是大爱,更值得追崇。英雄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需要团结需要协助。英雄精神需要发扬,这个世界需要真英雄,英雄的智取和力量都是美德。

如果要在现实中找到两者相结合的英雄形象的身影,他一定是伟大的人类向导马克思。马克思在思想觉醒和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格与孙悟空吻合,探索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伟大精神与普罗米修斯尤为相似,他是愿意为人的自由平等和人类事业献身的人。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19]马克思排除万难在科学共产主义道路上探索,像孙悟空取经路上“负芒披苇”的行动一样,路再难,只有前进,绝不放弃。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每天要在图书馆工作十余个小时,有时彻夜不眠。他说:“似乎我的左侧完全瘫痪了,而且我的精神非常不好。”[20]他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探索科学的道路。

卡尔·马克思和普罗米修斯一样原本有一个不错的家境,他23岁就取得博士学位,25岁娶了出身贵族的燕妮为妻。他放弃了原本舒适且优越的生活条件,经常生活拮据甚至到处颠沛流离。同普罗米修斯一样,忍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和艰辛。甚至在妻子有孕在身时还被反动警察以从事*治活动名义逮捕关押。但这些艰辛与不幸,也挡不住马克思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他就是现实中的普罗米修斯。弗·梅林在《马克思传》中曾这样写道:“卡尔·.马克思对最高认识的不倦追求,是发源于他内心的最深厚的情感的。正像他有一次率直地说过的,他的‘皮肤不够厚’,不能把背向着‘苦难的人间’。”[21]马克思就把自己的生活意义和个人幸福与全人类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他真正的继承了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22]这就是普罗米修斯精神在现实世界的传扬。

《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比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研究中写道:“普罗米修斯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某一种个体的幸福与利益,他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的福祉,这种精神境界也与年轻时期的马克思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契合。”[23]马克思勇于探求真理、勇攀高峰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有着人民至上、永不退缩的战斗精神。他遭遇过当权者的迫害、驱逐,直到逝世还是一个没有国籍的流亡者。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的学说。实现了无产阶级的真正解放,建立以人为本的理想社会,就像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火种一样让人有了光明的前途。。这一切都是源于马克思对人民的普罗米修斯式的情怀。

个人主义英雄是人本主义英雄的根蒂,个人主义与人本主义都以人为本,热爱生活,向往美善。孙悟空个人英雄主义具有觉醒、反抗、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普罗米修斯具有创造、反抗、担当的以人为本的情怀。而马克思勇于反抗的精神和觉醒意识与孙悟空相似,马克思造福人类的行为与普罗米修斯相似。马克思受到重重的压迫,探索共产主义道路与孙悟空取经一样艰难险阻,马克思为世界无产阶级人民谋幸福,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崇高。真正的英雄让人在心里仰望,也在人心中不朽。

四、结语

“普罗米修斯形象”虽然已经离我们很远,但他作为埃斯库罗斯的作品《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第一个给人类带来希望的神,一个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神,他的光辉形象已经历久铭心,成为人类精神前进方向的指引。孙悟空是中国人心里的个人主义英雄代表,是智、勇、力量集一身的超级英雄。作者把心中理想的英雄本色毫不吝啬的赋予了他们。

无论是普罗米修斯还是孙悟空最终都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砥砺向前,一心一意。不同的是孙悟空与一个从妖猴向神佛的蜕变。从野性不改到一心一意修行得道成佛,孙悟空才具备了一个完整的人格魅力。而普罗米修斯是神,一开始就具备专注的品质,是高于普通人的。而最终殊途同归,他们都在追求真我的道路上成就传说。

文学有呼唤的作用,作品的主旨常常是把那些你忽视的、漠视的、你默认为正确或错误的、大多数人根据直觉判断的那些东西显化、复杂化、矛盾化,总而言之,文学就是让你看见那些你没看见的东西。作者赋予读者的这些品读价值,就是它的精神内涵和终极关怀。具体结合文本人物,通过对人物细致的分析,把文学功能附着在文本中的两个有着显著共同点与差异的神话英雄人物之间的比较上面来体现,运用这样的方式解读他们,人物形象更加的清晰自然,文本艺术魅力能更深层次的呈现,也是文学意义的一种体现。

[1][德]施瓦布:《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高中甫,关惠文,高翚,晓华译,北京:商务印刷馆,年,第8页。

[2]转引自张雨欣: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比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03-01,第页。(是在手机上看的电子书,标注的页码是按手机阅读页面算的)

[3]吴承恩,《西游记》,,11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第2页。

[4]吴承恩,《西游记》,,11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第4页。

[5]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10页。

[6]吴承恩:《西游记》,,11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第4页、第5页。

[7]吴承恩:《西游记》,,11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页。

[8]吴承恩:《西游记》,,11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第27-28页。

[9]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5页。

[10][德]施瓦布: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高中甫,关惠文,高翚,晓华译,北京:商务印刷馆,年,第6页。

[11]吴承恩,《西游记》,,11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第5页。

[12]吴承恩,《西游记》,,11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第63页。

[13]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11,12页。

[14]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8,9页。

[15]吴承恩:《西游记》,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11,第页。

[16]吴承恩:《西游记》,,11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第52页。

[17]赵文博主编:(《四书五经·孟子·告子下》辽宁:辽海出版社,第页。

[18]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7页。

[19]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著:《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6页。

[20]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1页。

[21](德)弗·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社年版(厚册),第23页。

[2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第45页。

[23]张雨欣: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比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03-01,第-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