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到中年,不做三事,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复制链接]

1#

“躺在床上,好好想想,一辈子能相信谁,又能依赖谁。”稻盛和夫的话,点醒了无数人。当然,人一辈子,来自不易,活着更不易。但人的定数,其实在无形之中早已揭晓。而这个最好的时机,就是我们年轻的时候。

年轻人若整天浑浑噩噩生活,那属于自己的黎明便永远不会到来。

稻盛和夫在有生之年里,从白手起家开始,如今创立了2家世界强企业。

他的商界传奇故事,引得马云多次登门拜访请教。任正非、孙正义、季羡林、张瑞敏、俞敏洪、郎咸平,这些大佬可都是他的粉丝!

64岁退休,68岁查出癌症,78岁又再度受邀出山,仅用1年时间就挽救了已宣布破产的企业日航,并打破日航盈利的历史纪录!——一个被日本尊称为“经营之圣”的人。

而除了这些光环之外,稻盛和夫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乐于分享,不论是财富还是学识,都不曾吝啬。

就财富来说,他退休之后便将自己的个人股份捐给了自己的员工。就学识来说,他将自己七十多年来的人生经验,编著到了《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一书中,将自己经营管理的商业理念以及职场上的人生感悟都分享给了广大读者。

稻盛和夫告诉你人到中年,不做三事,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人到中年,不管从前的日子有没有认真地年轻过,都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要认真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能在慢慢老去的时候,能够“认真地”老去。

因此,人到中年,不做以下三件事,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让日子变得越来越淡定、从容。

01

凡事不可求满,“欠一点”刚刚好。

有副对联是这样说的:“人生哪能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其实,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办公室同事小李,某天心血来潮,买来一盆水培植物,放在办公桌上,叶子绿得像刚抹了油,白色的花瓣像鼓满的帆,甚是养心养眼。

同事们都很喜爱,自然也想“尽一份力”,于是,总不吝啬给水培植物浇水,浇得满满当当。

几天之后,水培植物就发*且有腐烂的迹象了。

小李赶紧将水倒掉,只留下一点点,好多根都露出了水面。并再三叮嘱大家,不要好心办坏事了,水太多,会导致根无法呼吸,不烂掉才怪呢。

如此一来,同事们果然“收敛”了许多,水培植物也重新焕发出生机。

想来,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

人们总以为,更多、更满才是更好的。殊不知凡事“过犹不及”:

待客时,点了很多很多菜,结果,大家只能敞开肚皮吃,吃撑了,那种生理上的难受远胜于心理上对东道主的感激。

买东西时,看到打折商品,便忍不住买买买,到真正要用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东西根本就用不上。

冬天给孩子穿衣服,总以自己“怕冷”为标准,总是穿得太多。结果,孩子养成了习惯,就算不冷也要“多穿一件”,一点小病就被吓得不轻。

这些“追求完满”,一旦充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便活成了生活的奴隶,一味不停地苛求自己做得更好,却丝毫体会不到生活原有的乐趣。

古人作画讲究“留白”,有智慧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特别注重话说七分,酒喝微醉,心留半空。

只有这样,我们对生活的奢求才不会太多。

因此,人到中年,凡事“欠一点”,才能少一点欲望,多一份满足。

02

凡事不可太过,“差不多”往往会更好。

人到中年,总有一种“前有标杆,后有追兵”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往往不自觉地自我加压,凡事都力求精益求精。

然而,人的内心一旦被“功利”所占据,很容易就会失去判断力,最终变成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的人。

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迷失在浮躁中呢?《论语》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鲁定公十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当时,鲁国弥漫一股自大浮夸之风,孔子看不惯,提了多次也没有人理睬,他便带着自己的弟子,到鲁恒公庙去散心。

鲁恒公庙里,有一件让人感觉奇怪的东西,它被倾斜地放在鲁恒公高大的塑像旁。

面对弟子们的不解,孔子便解释说,这就是宥坐之器。宥坐器里面没有水的时候,是倾斜的;水装到一半的时候,是端正的;水装满的时候,它就倾覆了。

弟子们将信将疑,一番试验后,果然如此。也才明白了鲁恒公将宥坐之器放在身边的缘由:时时提醒自己自满便会倾覆。

是啊,人生得意时,往往忘乎所以,以至酿成大错;只有摒弃浮躁、贪欲,时刻保持低调内敛,谦虚谨慎地对人对事,才能屹立不倒、平安幸福啊。

人到中年,虽然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但更多的时候,是强迫自己抖擞精神,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管大小事情,都想要“走在人前”,成为示范、榜样。

这样的高要求、高标准,于自己而言,是挑战,于他人而言,是压力。一旦事事争先,样样完美,就会被“冷落”、被“排挤”,而自己也会因为看不上别人的“敷衍”,而变得“高高在上”,自满和骄傲也就如影随形了。

因此,人到中年,凡事“差不多”就行。打拼多年,谁都清楚,“差不多”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了,也是一种“谦辞”,是某一个圈层的“入门级”的标准。想要达到“差不多”,也早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了。

03

凡事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

人到中年,如果还在为找工作发愁,的确是一大不幸。

前半生,不管如何潦倒、草率,在生活的磨砺下,总该找到了一条谋生之路,哪怕收入微薄,但只要能够细水长流,也就不再畏惧生活的磨难了。

怕就怕,打着“年轻时不折腾,更待何时”的招牌,蹉跎了大半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于是乎,人到中年,兜兜转转一圈回来之后,还如同小年轻一般,不得不从头学起,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只求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生活中,不乏这样让人心生怜悯又爱莫能助的例子:

那些动辄百万年薪的职场精英,因为大背景的变革,整个行业的调整而被“裁员”,收入一落千丈,不得不重新面对生活,选择何去何从。

那些在农村里折腾了大半辈子的中年人,原以为可以像父辈一样,活到老,干到老,以了此余生,怎奈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劳力都被机器取代,自己“卖苦力”都无门了。

面对不停歇的生活,面对仍要继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除了坚持,再无其他选项了。

所以,再苦再难的开始,也不能轻言放弃;再艰难困苦的路途,也不能轻易放弃,咬紧牙关,走下去。看上去,当下除了吃苦吃亏,就没有别的收获了。实际上,命运的转折也就在此时悄然发生。

04

结束语:

人到中年,尤为深刻地领悟到了“生容易,活不易”的真谛,远看他人,似乎,总是光鲜亮丽,近看自己,似乎哪哪都不如意。

其实,每个人都差不多,只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以上三件事,才能匆忙的人生里,照见自己的初心,并且坚定信念,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稻盛和夫的智慧太多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学习他的智慧精华,小编建议你去读读他畅销的代表作《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它给了年轻人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态度,可以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多做正确的事情,思考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稻盛和夫说:“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我们提供温饱的生活,更在于提升自己的心志。”

的确,人在职场,工作就是修罗场,拿捏好“用力”的尺度,才能长久的、稳稳的立足。

很多人渴望从稻盛和夫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思想。例如:

海尔总裁张瑞敏非常崇敬稻盛先生:“早遇稻盛,海尔发展会更快”,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谈到稻盛和夫时说:

我读过很多书,我喜欢稻盛和夫的书,但不知哪本书影响了我,思想是怎么生成的。

日本首富孙正义总裁更是直言:

如果没有稻盛和夫先生“敬天爱人”思想和“阿米巴经营模式”,就没有“软银”的今天。

稻盛和夫的人生智慧浩瀚如大海,若是我们能领略一二,也会对自己的人生大有益处。

《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一书整合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和“时间管理法则”,关于职业选择、人生意义、人格魅力的提升等多方面,书中还包含了他的处世经验和财富智慧,是职场人和创业者的福音,也让刚出校园的年轻人们少走弯路。

他告诉你要始终保持"受教者"的姿态,怀着才识和诚心去做事,去积累你的人脉。

还有他的成功配方:成功=能力×努力×态度;工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如果你读懂了这两个公式,那么恭喜你,你即将在成功的路上迈出一大步。

人有时候就是走到死胡同而不自知,在死胡同里不停的兜兜转转,浪费时间。人都会迷茫,这本书可以指引你走出迷茫。

如果你想积累一些财富,成功方面的知识。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这三本书中值得一看,从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人生、工作和生命意义等方面,从字里行间之间,能领悟到稻盛和夫的管理智慧和哲学思想,帮助你开拓思维,掌握生存的技巧和法则,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

如果你觉得生活不顺心,创业总失败,工作总碰壁,不如来读读这本书。它会改变你的人生观,你的思维方式。

3本书一共加起来才99元,一顿饭钱。却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多一些启发,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还能代代相传,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道KK稻盛和夫+洛克菲勒+巴菲特小店¥9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