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白癜风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93352.html日常审稿时,我们时常会收到一些“选题过大”的稿件。对此,我们往往回复作者“选题过大,内容空泛,建议作者进行缩小和聚焦或更换选题”。对此,很多作者不理解。有的人认为,自己看到的很多论文都是这样写的,而且也发表出来了,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这样写?还有的人虽然也知道自己的选题过大,但不知道怎么“缩小”。针对上述困惑,本文尝试介绍“选题过大”的论文在写作中的具体表现,并在分析上述写作问题的基础上,给出解决办法。
一、“选题过大”的写作表现
选题是围绕研究主题、选择研究问题、开展专业研究的过程。研究主题、研究问题、专业性是选题的三个基本要素。“专业性”是依附于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的,也即没有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代表专业性的“理论”或“方法”也就无从落实。因此,说“选题过大”,其实在说研究主题、研究问题不当,而需要作出调整。对学术写作而言,“选题过大”直接体现在论文标题的表述中。“选题过大”语境下,研究主题、研究问题不当的写作表现,主要就是论文题目用词不当。
(一)选题出现了抽象词汇
抽象词汇,是表达不能被人体感官直接感知的,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概念的词汇。选题对研究主题的要求是,明确具体可感知。抽象词汇“只存在于想象中”,因而不能直接被感知,所以属于无效主题。根据我们的审稿统计,选题中常出现的抽象词汇有:权威,意识形态、机制、精神(公共精神、建*精神)、公共(安全)意识、经验、价值意蕴。
在“选题过大”语境下,把“抽象词汇”与“选题过大”对应起来时,我们想表达的并不是“所有的抽象词汇,都是宏大的”,而是说如果使用抽象词汇,更可能出现选题过大的写作效果。从内涵上说,抽象词汇与总体性、宏观理论、普遍性、等具有部分相同的含义,而与细节、具体、差异性、多元性等存在相对立的意义。比如,“权威”一词,意味着统治和威慑,代表着社会绝大多数人对“TA”的承认,但是权威必然是少数的。当我们称某人或某物为“权威”时,事实上也在表达这样一种意思:“TA”高高早上,具有俯瞰一切的“上帝视角”,作为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无从企及,只能仰视和膜拜。假如选择研究这样一个不接地气、跟社会上的普通人本身关系不大,不能直接被感知而只能去想象的对象,那么,这样的选题就很可能虚无缥缈,不够真实,不能被人理解。
(二)选题出现了“大词”
这里的“大词”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指真正的“大词”,比如理论性著述、*治法律文件、官方报告、著名人物演讲等庄重、严肃场合中出现的专门词汇,但是这些词汇对使用者的资质有要求和门槛,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使用;二是指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属于故作高深的“伪”大词。前者如家国情怀、中国特色、发展方向、中国*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中国共产*、指导思想、学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者如理论逻辑、模式、核心素养、中国方案、当代、体系、中国××学、深层次、谱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方法论。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大词普遍晦涩艰深,高度凝练,适用范围有限,因而不利于包括选题在内的学术创作。由上述“大词”带来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问题,往往局限于宏观层面,比如,它们往往研究*和国家的××经验、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国家的实践逻辑、领导人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方法论意义。不仅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是宏观的,而且问题的落脚点也多是宏观导向。比如,提出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后,其目的是构建一种谱系和机制、把握其发展方向、形成方法论、提出新时代的××实现路径。这显然脱离了作为个体的普通作者的写作立场,而站在了领导者、国家机构、学科带头人等权威角度去看待问题了。
(三)选题出现了动词
选题对研究主题的基本要求是,只能是名词不能是别的词性的词,比如动词。从日常审稿来看,“过大”的选题喜欢用动词作为研究主题,并在动词基础上提出一个缺少操作性的研究问题。这类的研究主题有:培养(人才培养)、理论构建、理论创新、社会发展、价值追求、审视、发展、实践、机制构建等。
实事求是地说,上述词语从字面上看,既可以视为名词,也可以视为动词,比如“培养”一词,既可以理解成“所受到的教导和培育”,即一种状态,属于名词,又可以理解成“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即培养某个对象,这是动词。在选题层面,多数作者选择这个词,显然是要作动词使用,除非他只想研究那个名词的内涵。但如果是从名词的角度去使用这个主题,似乎也没有必要去研究这个名词的内涵,因为它既不是专有词语,也不是内涵不定的争议词汇。如果从动词角度去使用这个主题,那么该主题所延伸出的研究问题往往涉及“行动”,从而提出一个对策类问题,比如“如何培养/怎么培养”。而且这些对策问题也往往大而空,比如“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选题过大”语境下出现的动词,还往往跟抽象词汇结合在一起。比如,理论构建、理论创新、价值追求、机制构建。上述动词(词组)里的“理论”“价值”“机制”等词语,本身就是抽象词汇。“抽象词汇+动词”所组成的研究主题,跟单纯由动词组成的研究主题一样,提出的也多半是空泛的研究问题。比如“构建……理论”“创新……理论”“追求……价值”“构建……机制”。
二、为什么会出现“选题过大”的状况
(一)“学科对象”与“写作对象”混淆
选题过大,研究宏大的主题和问题,虽然不是一个好习惯,但责任不全在作者自己,可能其所在的学科专业要负很大责任。有一些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下属的二级学科,其学科研究对象本身就是一些宏大的对象。比如,作为马学科的二级学科,思想*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有:思想*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中国共产*思想*治教育史与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治教育创新与发展;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干部与群众思想*治工作;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引导等。这些对象要么宏观,要么抽象,如果上述学科的作者,把学科的研究对象直接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选题过大”的状况。
比如,“*的思想*治教育史与基本经验”是思想*治教育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如果作者把学科研究对象当成自己论文的写作对象,那么他就可能直接围绕*的思想*治教育历史,去梳理基本经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