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厘清立德树人内涵实现立德树人任务 [复制链接]

1#

□谢冰松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古人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要抓好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的立身之本,必须先厘清“立德树人”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反之,如果没有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外延,践行立德树人就会流于形式,不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因此,有必要对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质进行厘定,进而阐述高校教师、学校、学生三大主体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一、“立德树人”概念溯源

年10月,《人民论坛》发布了中国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德”列第一位。这不是偶然的,表明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国人对“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国人的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已普遍认同。据专家考证,“立德”和“树人”最早分别出现在《左传》和《管子·权修》中。可见,“立德”和“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但二者独立存在,各表其意,尚未合为一个术语。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被反复强调。“立德”与“树人”合体使用始于当代。年11月,*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写入大会报告并将其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具体表现在:肯定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地位和作用,指明各级各类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措施,强调思*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等。总之,立德树人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体现,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立德树人”基本内涵的三个维度

立德树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概念,厘清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对于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

1.“立德树人”的价值内蕴

“立德树人”中的“立”即培育、践行之意,对“德”的理解则比较复杂。新时代“立德”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树人”即“培养”“造就”“锻炼”人。树立什么样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标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就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则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立德”与“树人”的关系辨析

目前对两者间的关系有五种理解。第一种是“并列关系说”,认为立德与树人是并列并重关系;第二种是“因果关系说”,认为立德是因,树人是果,只有立德才能树人;第三种是互为因果说,认为立德树人是辩证结构,立什么德就树什么人,树什么人就需要立什么德,二者互为因果;第四种是“主次关系说”,认为立德树人重在立德,立德比树人重要,所以要前置,而不能说“树人立德”;第五种是“一体关系说”,认为立德与树人是一体的。上述观点大多忽视了“立德树人”提出的具体语境,只是进行单纯的学术讨论。“德”只是人核心素养的一种,德和人绝非一体,所以,“立德”与“树人”的关系既不是什么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互为因果、主次关系,也不是什么一体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立德是树人的一个方面,德是人所需要的一种最核心素养,而非全部素养。

3.学校“立德树人”的三维表征

从来没有抽象的立德树人,只有具体的立德树人。所谓具体的立德树人,是指立德树人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包含教育者、管理者、家长等多主体自身的“立德”。因此,立德树人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表征。就作为立德树人专门性教育机构的学校而言,立德树人有三个不同维度的表征。

第一,学校层面:以德立校。影响立德树人的因素很多,它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合力作用的结果。尽管社会和家庭都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但学校显然是立德树人的专门教育机构。“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同时也是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立身之本。

第二,教师层面:以德立教。以德立教包含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个方面。一是以德立身。“以德立身”就是修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要用高尚的德性内化和完善自己。二是以德立学。“以德立学”强调德与学的统一。“德”是“学”的前提,学中必须有德,学中无德不是真学。以德立学就是要用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领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三是以德施教。“以德施教”强调德与教的统一。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第三,学生层面:明德修身。所谓明德修身就是要弘扬优秀的品质,鼓励学生涵养个人品德,学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明德修身包含五个方面:一是构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厚植中华传统美德;四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五是树立全球观念和生态意识。

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1.以德立校

第一,要牢牢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九个坚持”,来概括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核心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

第二,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观。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至少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去认识德育的重要性。一是无德育即无教育。“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堕落的催化剂。”二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任何一种管理活动、任何一节自然科学课程都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学校每一位管理者、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一个教育的事实,而非仅仅是一种价值的倡导。三是德育是工作更是灵*。只有从骨髓里、血液里认识到教育与德育须臾不可分离的本质,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才可能真正理解德育的重要,真正发自内心地承担教书育人的天命、立德树人的责任。

第三,要扎实推进“五育融合”。从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到《中国教育现代化》,“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构建“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既是完成新时代高校育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多个领域,又涉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关键育人环节,还涉及**管理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后勤保障队伍等多个主体。必须建立科学的“五育融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后勤保障服务队伍建设等。

2.以德立教

第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承载着塑造灵*、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在价值多元多变的当今社会,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行为模范,要切实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要向学生传递坚定的力量、思想的光芒,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第二,要以治学为基、求真学问。“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外不少高校之所以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因为有一批成就卓著的大师。而大师的高水平离不开严谨的治学。因此,教师既要有高尚品德,还得有真才实学。这就需要刻苦钻研学问真知,不断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科研和教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作为高校教师,应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共同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勇攀高峰的良好氛围。

第三,要以理明德,以理释德,以理树德。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作为教师,最根本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在知识来源无限丰富的信息化时代,学生早已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知识的机械传授,这就要求教师时时探索和追求新知,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不断琢磨和挖掘教学方法,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3.明德修身

第一,要以学明德。唤醒提升个人品质修养的内在要求,采取措施,时时强化。古人所采用的自省法和铭联自警法,颇值得我们学习,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再如周恩来就读南开中学时自书镜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第二,要以学立德。读好书,美化心灵,提升修养。巴金讲过: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南阳著名作家周同宾说:文学可以培养人的真心、爱心、善心、正直心、同情心、悲悯心,让人的心变热变软,不致冷硬似铁石;可以培养人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畅想能力、幻想能力、让心长出翅膀自由翱翔的能力;可以培养人对美的追求,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使人本身变得更美。

第三,要以行养德。明德修身,重在行动,重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古人强调要知行合一。对大学生开展明德修身教育,必须重在实践,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进而内化为文明素质,并成为一个真正文明的人。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