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时间总是无情流逝的,长辈们陆续凋零。这世间,没有什么比死更确定的事情了。
其实如果用宇宙长河的大视角来看的话,死亡也是一种审美,是生的最后完结,是生命壮美的现实体现。一切就看你如何看待死亡,如果把个体的生命交付世界,与万物融为一体,也就感觉不到死亡的恐惧,因为万物流转,但生命永恒。当你的小生命与宇宙的大生命合二为一,你就能与世长存。想要懂得这点,必须靠超高的智慧去领悟。在此,哲学诗画想用一个比喻来加深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小生命是一条小溪的话,那小溪化为大河,大河归入大海,那大海就是世界的大生命。小溪虽然没了,但大海将永远存在。
当一个人开始具备理性的时候,必然去努力思考生命的问题,而在所有生命问题中,死亡是必选的一道题。因为每个生命,无论其生命长短,到最后都将会走向活着的必然——死亡。
死亡是一种过程,从恐惧到渐渐地习以为常,但事实上,没有任何学问可以彻底安慰这场恐惧。死亡让人从单纯的恐惧提升到悲悯万物的生死。人类为什么热爱悲剧,因为悲剧比死亡更忧伤,就如同人们在葬礼上的哭泣一样。
宗教学者认为,死亡应该是旅行者的客栈,而不是临终之人的寓所,死亡是放下活着的负担和苦痛,进入天国或极乐世界。因此我们要满怀平静地接受死亡,而不是怀着恐惧。
对于国人来说,一个人的大部分人生时间,只是想着如何活下去,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如何在明天看到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名气,我们很少花时间去思考或观察死亡,我们更意识不到死亡的必然和如期而至。有些人之所以活得可怜而卑下,正在于活了一辈子,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本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平庸无奇,这是他们生命最真实的写照。
在这样的生死观中,我们缺乏对死亡的正确认识,更不会相信大生命的永恒,由此自我的小生命也变得狭隘、低贱和渺小。国人的性格中为何有猥琐成分,国人的行为中为何总有令人憎恶的成分,其根源正在于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什么都信,但什么又都不全信,以至于让自己处于有时有信仰,有时无信仰的状态,信仰的有无全凭当时的利益得失,利弊的权衡。
世界的荒谬在于,死亡更像是一场玩笑,一场欺骗。生命在于变化,而变化就意味着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这是生命的规律之必然。如果我们每人都成为西西弗斯,每天推石头上山,然后等石头滚下来后接着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肉体虽然活着,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精神死亡呢?
海德格尔晚年,一个人住在森林中的斜坡上的一个小木屋里,他每天的生活和森林中的小动物没什么两样,简单、自然,充满着原始和纯粹。他观察周围的自然,思考存在的意义,把自己和大自然几乎完全融合成了一体。此时的他,远离了各种劳人的应酬、烦人的讲座、还有各种沽名钓誉的邀请,告别了都市生活的庸俗、形式主义和以及由此所给人性带来的危险伤害后,他终于活成了自己最喜欢最本真的样子。也正是在这里,他对存在有了最本质最高境界的体察和发现,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的诺言,而且真正在灵魂认识上做到了“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