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抑郁症真正有用的是心学,别再被心理学骗 [复制链接]

1#

众所周知,抑郁症是时下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精神病症,我们知道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丢失,意志减退。然而,在谈及抑郁症“病因”的时候,一直以来都未曾见一个准确的回答,现在比较普遍的表述是这样的: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生活因素等的综合影响。在感冒的时候,我们可以知晓感冒是因为昨晚被子掉地上了,或者空调吹久了,亦或者天凉没加衣服等,在闹肚子的时候,我们可以知晓拉肚子是因为吃辣了,吃冰了,或者是吃到什么不干净的零食了等,这些病症我们都可以找到准确的原因,而在抑郁症面前,我们在某一天发现自己患上抑郁症的时候,却根本说不清楚自己怎么就抑郁了,原因只有一个,抑郁症是心病。

什么是心病?其实自古以来对这个词的提及真的不多,唯一让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那句“心病还需心药医。”不过真正提及心病该有的定义,我想还得从荀子和孟子争论的性恶论和性善论说起。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即人生下来便是带有劣根性的,就好比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用经过任何学习和受到任何指导,在食物或者生存环境缺乏时,便会为了食物或者生存环境而自相残杀。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即人天生便具有四个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关于孟子四个善端的描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好比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一个孩子跟着父母在逛街的时候,遇到街上有人行乞,孩子会觉得行乞之人可怜,然后向父母开口要钱,对她眼里这个可怜的人施舍,此时她是不懂什么叫福报什么叫积德的,她的行为就是她内心的本能反应——动了恻隐之心。同样的,当我们在亲眼看见有人要跳楼自杀的时候,我们会惊恐,会难过,会本能地在脑子里想方设法地对其施救,而不图任何物质或者名利上的回报,我们也是动了恻隐之心。

可见,性恶论和性善论之间的是非便分出来了,其实没有谁对谁错,性恶论没有错,因为其是站在生物学的角度来描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类之间的竞争,动物也会。而性善论则是站在心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人皆有一个心,当然不是心脏的心,而是人心的心!

孟子

那既然人性本善,为何又会有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不讲良心的贪官污吏,不知廉耻不讲孝义的小人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心病。

高考状元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震惊全国,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吴谢宇自幼勤学,每天放学回家就先完成作业,成绩优异,考入北大后还几度在北大拿到奖学金,显而易见,吴谢宇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即他是聪明的人,但是,他并非是智慧的人!聪明与智慧是不一样的,聪明描述的是人的脑子,是指人可以通过大脑的运算有逻辑地解决问题,而智慧,是人的内心,是孟子所提出的四个善端之一是非之心的主要体现,即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会使他人受到伤害,我们的行为是否出于一己私欲,如果是,就停止下来!吴谢宇在法庭上解释道:自己弑杀母亲是为了帮母亲解除痛苦,然而他殊不知,母亲活在世上,遗憾总会有的,而自己对母亲的生命伤害,才是让母亲承受的最大痛苦,才是一场更惨的悲剧!而这便是其后天成长对智慧的丢失,对是非之心的丢失,更是对中国哲学学习的欠缺。

同样,我们可以在很多杀人案或者连环杀人案中也可以看到,许多作案人员曾经都是很单纯甚至很优秀的人,而“指导”他们作案的,便是灵魂的扭曲,心灵的病变——心病!

除却推荐服用副作用很大的药物外,心理学专家给抑郁症患者最多的建议就是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做运动,多培养健康的兴趣并参与其中。当然这些行为都是对抑郁症有帮助的,但是却忽略了一点,抑郁症患者本身是有很差的自控力的,这些行为本就是现阶段他们内心比较排斥的行为,如果能够做到坚持去做,那也不至于得抑郁症了。

我相信,就如很多杀人犯曾经都是善良的一样,很多抑郁症患者曾经也都快乐过,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找回那份曾经拥有的快乐而已,不是通过行为来抑制自己的神经,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重现,是心灵的思考,是本心的追寻。生命中很多方面都是如此,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失了先天的恻隐之心,使得其动了伤害他人生命的念头,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失了先天的羞耻之心,使得其变得唯利是图,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失了先天的辞让之心,使得其变得高傲,浮夸,有人在成长过程中丢失了是非之心,使得其无恶不作。

所以,倘若我们能在生活中迷茫时不断地找寻自己,追寻本心,不断地自我与自我周旋,逐向内心那个真我,我们便能够找回那个善良的自己,自信的自己,意志坚定的自己,快乐的自己,而这样状态下的自己,便可无所不能,这也便是王阳明先生所提出的心学里的心即理,心外无理,找寻到最初的初心,便是人间大道。

所以,在抑郁症面前,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什么计划,不是强制自己去有怎样的行为以至于改变自己,我们需要医的,是自己的内心,追寻本来就属于我们的快乐,不是索求,而是回归,我们只需要内省便好,时刻假设有一个曾经快乐无暇完美无暇的自己正在看着现在的自己,那你便知道该怎么做了,在你深居简出,整日嗜睡的时候,想想那个曾经美好的自己正看着这一幕,会允许吗?在你觉得人生无味,想要自寻短见的时候,想想那个曾经自信的自己正看着这一幕,会认同吗?在你觉得生活一无是处,做事毫无动力的时候,想想那个曾经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自己正看着这一幕,会痛心吗?

在你失意不知所措时,时时假设有个曾经美好的自己正看着你,你便知晓方向了,慢慢地,不断地自我与自我周旋,你便能重新找回自己了,这便是修心!这便是心学!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与自己和解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