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淡是人生最浓的滋味 [复制链接]

1#

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很多,能够与人推心置腹言说的却不多。这样的时刻,若能超脱、看破,用淡然为自己换得份内心清净。是智者的行径。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回答:“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就是人生中的淡。

淡其实是最浓的滋味。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想要挣脱。很难。但是淡定能让内心平静下来,这样,才能细细品味生活的若干滋味。

当年苏轼落难。在最艰难的时刻,他在长江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是一个难得的才子。书法漂亮、华丽而且工整。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也伤过别人。他得意的时候,别人恨他怨他、嫉妒他,可是当他失意了,写出的字歪歪倒倒,却成了响当当的书法极品。

为什么?因为字里有“苦”味,人生境遇之苦。他知道,人生最苦的时候,并不是年少时悬梁刺股的时候,而是最卑微以至所有朋友都避而不见时,在河边写出最美句子的时候。

原本,苏轼是一个翰林大学士,可是他一日不再受宠,朋友就再不敢靠近。唯一一个不怕受牵连的马梦德,为生活困窘的苏轼一家申请了一块荒地.正是这片位于东坡的土地安顿了苏轼的身心。他闲暇之时便到东坡劳作,并自称东坡居士。

东坡种田,东坡写诗,他开始觉得,为什么自己一定要在政治场里争来斗去?如果可以还不如在历史上留下一些优美诗句。于是,他开始写诗。而且是一生中最好的诗句。他的心情很好,他有米吃了,他有酒喝了。他“夜饮东坡醒复醉”,开始了深入灵魂的创作阶段。那些名句,皆来自于淡然的生活。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他与从前不同了。这时候的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比如,他跑去黄州的夜市。久违地讨点儿酒喝。不巧碰到一个壮汉,面目狰狞,浑身刺青。那个人一下把他打倒在地,猖狂地说:"你是什么东西,竟然碰我,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壮汉并不认得苏东坡,可是倒在地上的苏东坡认识自已,他回家写信给马梦德,他很高兴成为现在的自己,他说:“自喜渐不为人知。”他觉得这时候的自己,到了生命中最了不起的阶段。从前,他想全天下人都认识他,可是。人们偏偏不买账。不给他好脸色。落难以后,他的生命开始百般包容,这是另一种状态。

最后,在尝遍酸甜苦辣咸等人生百味之后,他感觉到的是“淡”。因为只有所有的东西都体验过了。才知道那种淡的特别和精彩。就好像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一碗白菜稀饭或者一块豆腐都能让他感受到那种能深刻影响他的最“淡”的滋味。做官的时候,一直希望两袖清风,可是始终不见清风。当苏轼成了苏东坡,不再执意寻找那种清风,却在诗里看到了清风。

一切都因为“放下”,刚开始是被放下,后来是真的放下,放下的时候,才重新找回了自我,句子才能写得那么淡然、清新。

苏东坡最终明白。那些争名逐利的斗争,不过是虚空一场所以才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样的感慨,他又重新回归,认识自我了。

这是一个美好的循环,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从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一种豁达的态度,一种淡淡的人生趣味,实属难能可贵。所以他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忆一生,心中很知足。那是心很宽。

做一个淡然的人,放慢生活的脚步,充实自己的内心,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许我们无法摆脱物质的世界,但是却能因为精神世界而自在,守住那份难得的淡定,就不会让自己的内心流离失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