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接受世事无常,看淡人 [复制链接]

1#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一向不着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一个至简至深的真理:

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

的成功,也没有一步登天的云梯。

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辉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点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实积累的结果。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奖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大多数都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是个会说故事的人,通过小说中的故事,他向我们传递着温暖与爱

《晚熟的人》: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接受世事无常,看淡人走茶凉!

人生没有来日方长,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接受世事无常,看淡人走茶凉。

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而人生要学会接受不好的,接受苦难,收获淡然;选择转弯,收获成长;放下过去,收获快乐。

诗人北岛曾说:“人在的时候,总以为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缘亲朋汇聚后失。这是自然天道的不可逆大规律,即不可逃避,又无法违反。人生就是,活好当下每一天。

人生在世变患无常,上一秒风光无限,下一秒跌入低谷,这就要我们必须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态,坐看花开花落,笑对云卷云舒,决不能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应理解是世俗的必然,是人情薄如纸的结果,宠辱不惊处留无意。

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这就要求我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喋喋不休,学会云水禅心,人已走,茶就凉,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林清玄说:“乐来欢喜,苦来甘愿。”

人生无常,既然扭转不了,那就让心态放宽,看淡人生,积极快乐地生活。

人生就是这样,不能自己计较个人的辉煌。实际上就是平常人一个,人不走茶也照常凉,关键是要放平个人的心态。

世态炎凉,阴晴阳缺,风雷激荡,风平浪静,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合,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记得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生再好,也会有烦恼,而人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就是放下烦恼,才能做得更好。

我很喜欢一种生活状态:“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接受世事无常,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人生一场,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甚至未来,我们的生活都不能是一层不染,只有欣然接受人生中的各种无常,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静地,正如丰子恺所说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莫言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而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莫言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获诺贝尔奖之后的首部作品,于年出版。由12个故事组成。整体上属于现实主义题材,作者本人也参与到了其中,刻画的是当代农村社会的众生像,很贴近生活。

莫言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他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我们可从书中学来智慧,将人性研究透彻。

《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莫言为何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全在于莫言费了许多心血与精力,越是荣获此奖,越是在乎质量而非数量;也可以说,莫言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细细思索,我们每个人都可从书中学来智慧,都可将人性给研究透彻。

《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蕴含着能让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秘密的小说,这是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他用各种幽默风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通过转世轮回的方式,用动物的视角去写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跟社会风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如果感兴趣,点击下面商品卡,即可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